而是看其是否为这个国家、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这无疑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在封赏完这些民间义士之后,皇帝的目光才再次投向了以张家为核心的“格物”
功臣集团。
安国公张大山居功至伟,已无可再封。
张小山、张铁牛、张柱子、张石头、张豆子、张丫丫等一众子女也已是各司其职,身居高位。
但皇帝依旧认为,还不够。
他要让这份荣耀彻底地融入到张家的每一个角落。
“传朕旨意!”
“安国公长孙,张念祖(铁牛之子),聪慧好学,颇有其祖之风。
特破格选入东宫,为太子伴读!”
“安国公次孙,张开山(石头之子),胆识过人,有经商之才。
着入‘皇家探海总署’,随其父历练,为帝国开拓万里海疆!”
……
他竟然开始对张家的第三代进行布局和封赏!
这已经不仅仅是恩宠了,这,是在向全天下宣告,他要将张家的这份荣耀与责任,与赵氏皇族的国运,世世代代地捆绑在一起!
大殿之内,所有官员看着那几个虽然还带着几分稚气却已然身披皇恩的张家第三代子孙,他们的心中除了敬畏,更生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慨。
一个家族的兴起竟能达到如此地步,这在大宁朝乃至是整个炎黄历史上都堪称……前无古人!
……
这场盛大的封赏大典,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
它不仅是对功臣的奖赏,更是对帝国核心价值观的一次重塑。
当大典结束,百官散去,那份充满了荣耀与希望的气氛,却并未因此而消散,反而如同温暖的阳光,迅洒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也抚平了因天灾而留下的最后一道伤痕。
帝国,在经历了这场伤筋动骨的巨大考验之后,非但没有倒下,反而因为这场“赏罚分明”
的深刻洗礼,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坚韧,也更加……充满了凝聚力。
而安国公府,则在这场风波之后,再次选择了低调。
他们婉拒了所有前来道贺的王公贵胄,将皇帝的赏赐尽数充入“格物学院”
的基金,用于培养更多的寒门学子。
他们知道,真正的挑战,还远远没有结束。
大灾之后,百废待兴。
如何将那些重建的家园,建设得比以往更美好,更坚固?如何让那些刚刚脱离了饥饿与死亡威胁的百姓,真正地安居乐业,走向富裕?
这才是他们接下来,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去完成的……更伟大的事业。
一场短暂的休整之后,这个庞大的“格物”
团队,又将再次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