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才是关键。”
皇帝的声音,变得无比凝重,“格物院,虽有神工之能,却终究人力有限。
如今,既要赶制军械,又要筹备铁路,无异于,让一人,同时打两场仗。
二位爱卿,可有良策?”
这,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兵部尚书李严,作为军方统帅,立刻躬身道:“陛下,军情如火,北境将士,刻不容缓!
臣以为,当倾格物院所有之力,优先满足军械生产!
铁路之事,可暂缓一二!”
然而,张小山,却摇了摇头。
“陛下,李尚书,臣以为,二者,皆不可缓。”
他的声音,平静,却充满了力量,“军械,是今日之利刃,解的是燃眉之急。
而铁路,则是我大宁,未来百年,安邦定国之基石,是长久之计。
二者,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他顿了顿,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也更具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臣提议,开启‘两线作战’!”
“其一,为‘强军计划’!
由我大哥铁牛,亲率冶金司与军械司之核心骨干,即刻,入主京城‘军器监’!
利用其现有的场地与工匠,进行技术升级,专门负责,新式兵甲的生产!
如此,既不耽误生产,又能,将新技术,与帝国原有的军工体系,进行融合!”
“其二,为‘动脉计划’!
由我五弟柱子,继续,率领勘探队与营造司,进行‘京北铁路’的前期勘探与路基铺设!
此项工程,耗时最久,绝不可停!”
“而远在青石村的‘皇家格物院’本部,则作为我等的‘总后方’与‘研中心’!
一方面,为京城军器监,提供核心的技术支持与关键零部件。
另一方面,则继续,对‘山地机车’与‘铁桥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攻坚!”
“如此,三地联动,两线并进!
方能,既解近忧,又谋长远!”
这番,分工明确,条理清晰,充满了系统化思维的“两线作战”
方略,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听得是,茅塞顿开,心神激荡!
皇帝宁宣宗,看着眼前这个,总能,将最复杂的问题,都梳理得井井有条的年轻人,他的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欣赏与信赖。
“好!
好一个‘两线作战’!”
他猛地一拍沙盘!
“就依张爱卿所言!”
“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与草原饿狼的赛跑……”
“从今天起,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