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宣读完毕,张大山再次叩谢恩,双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恭恭敬敬地从钦差大臣手中接过了那沉甸甸的圣旨和那块用明黄绸缎包裹着的、隐隐透出金色光芒的牌匾。
“草民张大山,叩谢皇上天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的声音,再次响彻云霄,久久不息。
围观的百姓们,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从今往后,青石村,是真的要不一样了!
钦差大臣宣读完圣旨,脸上也露出了几分和颜悦色。
他亲自扶起张大山,又对他勉励了几句,无非是些让他继续潜心钻研,为国出力,再创佳绩的场面话。
言语之间,却也透着几分对这位民间奇人的好奇和敬重。
然后,便在王县尊和南阳府派来的官员的陪同下,象征性地在青石村巡视了一番。
自然,那设计巧妙的水碓磨坊、热气腾腾的砖瓦窑、结构新颖的改良马车,还有那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以及学堂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都引得这些京城来的贵人们一阵啧啧称奇,赞不绝口。
张大山也趁此机会,将自家产的那些“青石优品”
,比如几匹最新染出的、纹样独特的“富贵牡丹”
和“喜上梅梢”
精麻彩布,几坛陈酿的“青石春”
米酒,几罐风味别致的“菌菇辣酱”
和“五香豆干”
,还有几串用新烧制的琉璃珠串成的、晶莹剔透的小挂件。
都精心挑选打包,作为青石村的一点“土仪”
,恭恭敬敬地孝敬给了钦差大人和随行的几位重要官员。
这些东西,虽然在张大山看来,还只是些粗浅的玩意儿,登不得大雅之堂。
可在那见惯了宫廷奢华、山珍海味的钦差眼里,却也别有一番质朴天然的野趣和难得的匠心独运,倒也欣然收下了,还连声夸赞张先生治家有方,物产丰饶。
送走了浩浩荡荡的钦差一行,青石村彻底陷入了狂欢的海洋。
村民们自地燃放起鞭炮,敲锣打鼓,那喜庆的劲头,比过年还要热闹三分。
那块御赐的“天工巧匠”
金匾,被张大山用红绸包裹着,小心翼翼地捧回了家。
在周先生的建议下,张大山决定,要举行一个隆重的挂匾仪式。
他请了村里最有经验的木匠,用上好的楠木,打造了一个精致的匾额托架。
又请了周先生,择了一个黄道吉日。
在那一日,张家大院张灯结彩,宾客盈门。
不仅青石村的村民们都来了,就连邻近村庄的里正、乡绅,还有县城里的一些头面人物,也都纷纷前来道贺。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众人的欢呼声中。
张大山亲自将那块金光闪闪的“天工巧匠”
御赐金匾,郑重地悬挂在了自家大院的正门门楣之上。
阳光照耀下,那四个苍劲有力的御笔大字,熠熠生辉,晃得人睁不开眼。
一股难以言喻的庄严和荣耀,瞬间笼罩了整个张家大院,也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块金匾,不仅仅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一道实实在在的、坚不可摧的“护身符”
。
有了它,往后无论是地方上的官吏,还是那些个心怀叵测的宵小之徒,想要再来找青石村的麻烦,都得先掂量掂量自个儿的分量了。
毕竟,这可是惊动了天子,受过皇封的村子和人家!
张大山深知这块金匾的分量和它所带来的无形庇佑。
他一面在挂匾仪式上,当众告诫家人和村民,不可因此而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依旧要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