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天子闻奏御赐嘉奖(2 / 3)

拍了拍御案,赞道:“好!

好一个‘实学致用’!

好一个‘天工巧匠’!”

他当即便召来了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将这份奏折交给他们传阅。

“两位爱卿看看,此乃南阳府上奏,言其境内青阳县青石村,有乡民张大山者,献上一种名为‘曲辕犁’的新式农具,功效卓着,远胜旧犁。”

“另有其子,新科解元张小山,所着《农桑水利策》,亦颇有见地,言辞恳切,见解不凡。”

“朕观此犁图样,确有几分道理。

若真能如奏折所言,推广开来,于我大宁朝的农事,必将大有裨益。

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都是官场老手,自然明白皇上的意思。

他们连忙躬身接过奏折,仔仔细细地研读起来。

越看,这心里的惊讶也就越甚。

他们都是识货之人,自然看得出这曲辕犁的价值,也看得出张小山那篇策论的水平。

这曲辕犁的设计,看似简单,却处处透着巧思,解决了传统直辕犁耕作费力、转弯不便、耕深不足等诸多弊病。

若是真能推广开来,对于提高耕作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其意义不可估量。

而那张小山的策论,虽然文辞略显稚嫩,但其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如重视农业技术、展乡村手工业、改善民生等,都颇具前瞻性和可行性,与朝廷近来提倡的“劝农兴商”

之策,也是不谋而合。

“启禀陛下,”

工部尚书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臣观此曲辕犁图纸,设计精巧,构思新颖,确有可能大幅提升耕作效率。

臣恳请陛下,准许工部即刻派精通农械的官员,前往南阳府青阳县青石村,实地查验此犁功效,并与那献犁人张大山详谈,务必将其制作之精髓学到手。

若果真如奏折所言,当立刻着手仿制,在京畿及周边各州府先行试用推广,以观后效。”

户部尚书也紧跟着附和道:“陛下圣明。

若此犁真能推广,则我大宁粮食产量必能大增,于国库税收、民生安定,皆有莫大好处。

臣以为,献犁之人张大山,及其子张小山,当予以重赏,以彰其功,以励天下百姓之心,鼓励更多人投身于利国利民的创制之中。”

宁宣宗听了两位重臣的意见,心中更是欢喜。

他当即拍板:“好!

就依两位爱卿所言。”

“着工部即刻遴选干练官员,组成查验小组,携带朕的旨意,火前往南阳府青阳县青石村,务必将这曲辕犁的制作之法,详详细细地给朕学回来!

若有必要,可将那张大山请至京城,入工部听用,专门负责此事。”

“若此犁确有奇效,工部当不惜工本,尽快仿制,并在京畿及各州府,选择良田进行试种推广,务求让天下农人,都能早日用上这等利器!”

“至于那献犁有功的张大山……”

宁宣宗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此人虽是一介布衣,却能心怀社稷,研制出如此利国利民之器,实乃我大宁朝之福啊。

其不图私利,献宝于国,此等高义,当为天下表率。”

“传朕旨意:赏张大山‘奉公守法,利农良民’之称号,赐黄金百两,御用上等绸缎百匹,另赐‘尚方宝犁’一柄,以示恩宠。”

“再者,朕亲笔御书‘天工巧匠’金匾一块,赐予其家,悬于门楣,以彰其功!”

“其所在的青石村,免除三年赋税徭役,以示皇恩浩荡!”

“其子张小山,虽年少,却有此见识,策论亦佳,且有献犁之功,着吏部记档,待其春闱之后,若能金榜题名,可酌情擢用,委以重任。”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