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里需要他这个“张先生”
拍板定夺的事儿,也着实不少。
周文轩在叔父周先生那里,将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行李安顿好之后。
便又回到了张家大院。
他知道,自己如今是寄人篱下。
总不能白吃白住,让人家看轻了。
他寻思着,自己虽然干不了什么重体力活。
可好歹也读过几年书,识文断字。
写得一手还算工整的小楷。
总能帮着张家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
恰好瞅见石头正抱着一大摞写满了数字和货物名称的账簿。
从村里那新开的榨油工坊那边回来。
额头上还冒着细汗。
周文轩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石头哥,可是账目上的事儿繁多?”
“小弟不才,也曾学过几日算学,粗通笔墨。”
“不知能否帮得上些许小忙?”
石头见是他,也是微微一愣。
随即笑道:“原来是文轩兄弟啊。”
“你来得正好。”
“这些都是咱们村水磨坊和榨油工坊这两个月来的进出账目。”
“还有些外村人前来加工粮食的流水单子。”
“钱大爷和张河叔他们虽然也认得几个字。”
“可这数目一多,算起来就有些吃力了,也容易出错。”
“俺爹正让俺把这些账目都重新誊写清楚,再仔细核算一遍。”
“也好给村里人一个明白账,省得将来有啥口舌。”
“你要是真懂算学,又能写会算,那可真是帮了俺大忙了。”
周文轩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说道:“石头哥太客气了。”
“若蒙不弃,小弟愿效犬马之劳。”
于是,石头便将那些写得七歪八扭、涂涂改改的原始账簿。
都郑重地交给了周文轩。
又给他寻了笔墨纸砚。
虽然是最粗糙的草纸和劣质的松烟墨。
周文轩却也视若珍宝,连声道谢。
他就在堂屋角落里那张小小的旧书桌旁。
仔仔细细地,开始誊写和核算起来。
他写字的度虽然算不上特别快。
但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一笔一划都透着股子认真劲儿。
遇到那些数目稍微复杂一些的加减乘除。
他还会拿出随身带着的一个小小的、磨得有些亮的旧算盘。
那乌黑的算珠在他那双略显清瘦的手指拨弄下,“噼里啪啦”
地响个不停。
很快就能得出准确无误的结果。
那份认真和细致,那份对数目的敏感和条理。
让一旁偶尔过来看一眼的石头,也是暗暗点头,心里头对这个新来的“兄弟”
又高看了一眼。
他知道,自家老爹这回,怕是真给家里,也给村里,寻摸来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了。
除了帮石头抄写核算账目之外。
周文轩还主动承担起了帮小山整理那些从县城书铺里淘换回来的旧书典籍的活计。
小山虽然是个秀才,平日里也最是爱惜书本。
可他毕竟年轻,心思也大多都放在了温习功课和准备应考之上。
对这些整理归类的杂事,却不甚上心。
那些书简,常常是东一堆西一摞的,翻看起来也颇为不便。
周文轩便将那些书,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
仔仔细细地重新整理了一遍。
遇到那些有残损或者虫蛀的地方。
他还用自己带来的针线和特制的浆糊(用面粉和白芨熬的)。
小心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