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4k二合一)(1 / 7)

    “江大人以为,该怎么赈济?”

    户部尚书蔡襄,走出班列。

    以江昭为首,淮南东路五十余人齐齐望了过去。

    蔡襄是福建路的人。

    自其主管户部以来,福建路可没少受益,几乎是年年都兴修水利工程。

    钱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此次赈灾,主要的谋划就是掏福建路的钱。

    “开仓放粮百日,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便可政安人和,人心稳固。”江昭答道。

    淮南东路,种植的粮食主要是水稻与小麦,讲究“稻麦两熟”。

    水稻种植,分为早稻与晚稻。

    所谓早稻,五月末插秧,七八月收割。

    晚稻,则是八月中旬种植,十月下旬收割。

    晚稻一割,立刻种下小麦,次年五月可收割。

    这一套流程,理论上可做到一年三熟。

    如今,六月连下七日暴雨,祸害的就是早稻的收成。

    早稻没了收成,要安抚百姓,唯有紧急赈灾,疏通河道,让百姓安心种植晚稻。

    养民百日,十月收割了晚稻,百姓有了粮食,水患一事算是彻底安稳度过。

    “百日?”

    蔡襄面色微变。

    这可得耗不少钱啊!

    淮南东路,人口重地。

    天下一千两百万户人口,淮南东路就占了一百八十万余户,足足六分之一。

    一百八十万户,就算是五分之一遭了灾,也得有四十万户。

    一石粮食合百升,约一百四十斤。

    煮粥赈灾,就算是一户人一日消耗一升,四十万户人一日得消耗四千百多石粮食。

    赈灾百日,就是四十万石!

    就这,还是理论的赈灾粮。

    考虑到贪污、层层盘剥、运输损耗等问题,没有两百万石粮食,根本拿不下来。

    两百万石,就是两百万贯钱。

    “淮南遭灾,理应赈济。”蔡襄一副理解的模样,摇摇头:“不过,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