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到底”再次狂呼。
不得不说,郑梉给他儿子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逼迫黎维祺禅让固然是不臣之举,但是他以身殉国,这点缺陷就不是缺陷,郑柞可以顺理成章地继位。
这下子难题到了阮氏那边。
承不承认郑柞是正统
大明入侵,继续搞分裂死路一条,但是承认吧,阮氏必须重回朝廷治下,最起码军队要接受郑氏指挥。
被大义压着,真的很难翻身。
总之,郑梉为对抗大明是赌上了一切,至于郑柞能不能赢,那就听天由命。
大典结束,飞骑四处布告郑柞登基得消息,号召天下兵马包括阮氏兵马来勤王。
安排妥当,回归行在,还没喘口气,飞骑来报。
吴军正在南下。
郑柞克制着心慌,问道“如何应对”
“陛下,太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臣以为当退往安沛。”郑俊说道。
“臣附议。”陈仁礼说道“安沛多山,易守难攻可,多建堡垒,节节抵抗,待吴国师老兵疲,则可筹谋反击。”
“以吴人残暴,百姓必奋起反抗,然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须得陛下居中调度指挥,方有胜算。”
“请陛下移驾。”诸文武跪求。
皇帝不跑,大家不好意思跑,这是态度问题。
至于能不能跑掉,那是能力问题,到时候想殉国的殉国,想投降的投降。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求安好。
郑柞充分展现了明主风范,从谏如流。
撤。
军兵环绕,文武相随,百姓同样仓皇出逃。
其实袁崇焕行军速度并不快。
慑于谅山之屠,沿途城池望风而降,但并不代表投降了就不管了。
清点缴获、户籍、田亩,以及最重要的征兵,都会耽误很长时间。
化归为本土,现在多花些时间总比以后镇压来的划算。
二十天,袁崇焕部抵达太原城下。
胆小怕死的人早就提桶跑路了,剩下的都是抱了殉国决心的。
四面包围,火炮破门,火铳掩护,仆从军顺利地冲了进去。
守军从房舍里窜出来,与仆从军厮杀在一起。
强征的兵,就不要谈战斗意志,被守军一个反冲锋赶了出来。
“临阵退缩,诛”袁崇焕下令。
一千九百余逃兵全部被击杀。
两万余仆从军大惊失色。
各级将官吆喝道“再次重申,战死者抚恤银十两,家眷给大明户籍,十亩地,伤残者银减半。死于军法者,牵连家人。”
“袁行枢言而有信,拿下太原城,缴获金银用作赏银。”
“现在,杀进去,展现你们的忠诚与勇气。”
“上前领取兵器。”
周围的火铳火炮瞄着,仆从军不敢怠慢,慌忙上前领了家伙事。
是的,临阵发放。
没有训练,没有组织。
炮灰,不需要这些。
能活下来的就有好处,战死的也不亏待,逃跑被杀的,全家同死。
事实上,这样的军队真没战斗力,不一刻,第二波溃逃。
杀。
第三波,第四波,第五波,一直到第六波,守军精疲力竭,炮灰们才站稳了脚跟。
最后一波炮灰冲进去,激战到天亮,终于把大明旗插在了鼓楼上。
“让仆从军撤出来,清场。”袁崇焕微笑着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