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一 祸水东引(3 / 3)

这张地图,是栾庞志的见面礼,只要他活着抵达辽东,必然能出现在皇太极面前。

大明皇帝的安排就实现了一半。

什么安排

继朝鲜之后,让建虏去祸祸倭国。

之所以这么麻烦,还是忽必烈的锅。

第一次准备不足而轻率出兵,功败垂成,第二次战争中,又遭遇台风。

两次胜利让倭国人产生一种幻觉,确信自己是在神佛庇佑下的国家,不受诸国之攻,延绵不断,导致神国思想急剧膨胀。

概括一下神国思想的核心,大体是“倭国有神,水火不侵,刀枪不入”。

明代永乐十七年,倭国宣布与大明绝交,理由是“灵神托人谓曰,我国自古不向外国称臣,比者变前圣王之为,受历受印而不却之,是乃所以找病也,于是先君大惧,誓乎明神,今后无受外国使命,因垂诚子孙,固守毋坠。”

翻译一下天皇向大明称臣就会被神怪罪而生病,所以不能称臣。

到了丰臣秀吉时期,大体是“倭国得神灵保佑,是世界老大,儒家是神道枝叶衍生,大明就是弟弟”。

于是朝鲜战争中,倭军被干得稀碎。

倭国不愿给大明皇帝下跪而驱逐孔贞运,同样这种思想的影响。

而倭国天皇则是“神”的具现。

若是在中原,天皇这样的存在早被干死无数次了。

但是不管倭国幕府多屌,却不敢拿天皇开刀。

刀天皇就是刀倭国存在的合理性,幕府的存在也就不合理了。

这种变异的民族思想才是倭国最难搞的地方。

所以先让建虏去搞一搞。

搞不定就杀。

不用怀疑,只要建虏真的登陆倭国,必然会举起屠刀的。

擅长这个嘛。

肉体不存,思想自然消散。

等建虏杀的差不多了,明军再上去收割一波,大体上就差不多了。

假如栾庞志死了,还会有后续安排,一定让皇太极把目光转向倭国。

至于皇太极会不会出兵,什么时候出兵,则不是大明皇帝能够决定得了。

尽人事,听天命。

皇太极确实有些心动。

当皇帝的,但凡有点出息的,都想着地盘越大越好。

何况有实打实的好处呢。

倭国铳炮之精良,一度是大明学习的对象,何况还有战船技术可以补充短板呢。

但是皇太极也知道现在不是时候。

南方大明虎视眈眈,朝鲜开城与诸多岛屿未下,西面的虎墩兔依旧在跳,北面的外蒙古周边还有大量部落尚未臣服。

再东征倭国,摊子铺的太大了,一崩则全崩。

“此事容后再议。”皇太极压下心动,道“再查一下栾庞志,若是无问题,令其宫中听用。”

“皇上。”李永芳犹犹豫豫地说道“南方情报断绝,臣无能为力。”

“不能重新建立情报线”皇太极克制着掀桌子的冲动,沉声问道。

“皇上恕罪。”李永芳跪的很干脆。

真的无能为力啊。

海路断绝,陆地上各边关稽查森严,最关键的是南朝京师的消息遮掩严密,而且反间越来越严,细作们都失去了消息。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