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茂相没起来,道“臣年老智昏,精力不济,请乞骸骨。”
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
朱由检察觉异常,回身扶起苏茂相,问道“发生了何事”
“臣无事,只是身体不行了。”苏茂相不敢看皇帝。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何况是满朝大部分文武的指责。
朱由检拉着苏茂相坐下,又让给他送来一杯茶,才说道“苏卿啊,你提议开海运,朕十分高兴。
漕运弊病丛生,而海运省时省钱,实有必要进行置换。
朕知道其中阻力巨大。
运河两岸皆富庶之地,得利官绅倒是不足为虑,只是其关乎千万百姓生计,贸然取消,只怕官绅挑动百姓反叛,天下顷刻大乱。
只是朕不明白,为何全员反对。
按理说江南海贸繁盛,江南官员该当支持才是。”
苏茂相低着头不说话。
看他鹌鹑一般,朱由检叹了口气,让他回去休息。
苏茂相离开,朱由检署下令“召李国普、袁可立、郭允厚、李标。”
不一刻,四人到来。
刚才朝堂上,一干阁老没反对,却也没支持,朱由检想问问他们什么个意思。
把厉害说了,朱由检说道“漕运利益盘根交错,短期难以动手,朕意,先以海运粮济北方不足,徐徐图之,如何”
“陛下,臣说两件事吧。”袁可立娓娓道来。
王宗沐和朱纨的故事。
嘉靖年间,王宗沐总督漕运,察觉漕运弊端,推行海运,三月时运米十二万石自淮入海,五月抵天津,叙功升官涨工资。
后来被人弹劾沉了八艘船,损失三千二百石,王宗沐自己掏钱买米,但是罔顾人命。
大概是看到了海运的优越,嘉靖皇帝让继续。
第二次翻了七艘船,于是反对者立刻蜂拥而上,不得不停。
此后,王宗沐官职一直原地踏步,死后连谥号都没得。
朱纨同样是嘉靖时大臣,当时任浙江巡抚兼福建海道提督军务,严格执行海禁,逮着海盗倭寇红夷嘎嘎乱杀,结果被弹劾擅自杀戮,罢职听勘,最终激愤服毒自尽。
不同的立场,相似的下场,就问苏茂相怕不怕
不怕的话,早跟九千岁刚正面了。
“苏茂相为人清正,然而魄力不足,难为开海先锋。”袁可立简单点评了一下,又隐晦地表明了立场。
朱由检看向另外三个,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宜缓不宜急。”李国普使出拖字诀。
这显然不能让皇帝满意,朱由检问道“京畿缺粮,刻不容缓,如何能拖延”
“陛下,天时不对,无可奈何啊。”李标表示无能为力。
“若是如此说,京营须得外出就食”朱由检很恼火。
“陛下,如今京营军兵日食六斤,三倍于前,然人数仅得一半,粮食不至于缺口那么大,可从民间补足,另外”郭允厚恶狠狠地说道“魏忠贤清查京营,追索银两甚多,粮食何在”
开源节流郭尚书哦,如今是阁老了。
“此时稳定人心,不宜轻动。”袁可立摇头说道“或可从朝鲜买米,不论距离、风向,皆非阻碍。
臣抚登州时,各处钱粮不缺,多赖海贸。
以国朝书纸笔丝茶等往朝鲜,换粮米、高丽参、木革,获利颇丰。”
“以此为开海之始,甚善。”郭允厚只想搞钱。
以前小打小闹糊裱着,如今打开了新思路,颇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