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九游白纛(1 / 3)

大明伪君子 张三好 1642 字 3天前

明军伏击虽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因为彻辰汗的大纛并未出现在中军之中,郭桓迟疑后才下令开始的截断蒙军。

就是这片刻的迟疑,导致了谷内被围的蒙军多达三万人,余众也并未全部拼命救援,而是大部在彻辰汗带领下迅速遁入小峪口,导致原本集合的十万大军彻底分为了两部分。

奉命堵截的延绥李弼褚山,定国军马如麟谢震岳部也是三万人,在蒙古骑兵亡命冲击下打的异常惨烈。

为了不使其突围,郭桓连身边最后的预备队冯保等都派了下去,最终同样也打成了一副修罗场。

因地形限制,战场密度极大,惨烈程度比之小峪口外有过之而无不及。

陈牧在等郭桓支援,郭桓也知道陈牧那里肯定危险,可他手上已经没有兵力了。

河谷内外两个战场,虽相隔二十余里,却几乎形成了相同的局面。

两军彻底纠缠在一起,犹如两只巨兽,互相拼命的撕咬,直至战死方休,

如果战事依旧如此发展下去,明军必然无法达成战略目的,就是胜也是惨胜,之所以如此,便在于郭桓机关算尽也没算到彻辰汗居然会亲自断后。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不过虽然战事胶着,可老将军却没有一丝慌乱,如同一根标枪般矗立在帅旗之下,俯瞰着惨烈的战场。

红日渐渐西斜,将郭桓身后帅旗的影子缓缓转动。

拉长。

酉时到了!

小峪口战场三里外陡然浮现一道黑线。

那黑线迅速蔓延,化作滚滚烟尘。

蹄声如雷,震得大地微颤。

旌旗猎猎,铁甲映日。

大同八百重骑!

为首的一员小将,胯下青尾狮子鬃,手中一柄三十六斤青龙刀。

正是山西镇总兵官秦齐之子,秦汾!

重骑之后更有一万轻骑,皆是一人双马,为首一将年约三十五六,一张国字脸在寒风中冻得通红,依旧掩饰不住胸中浓浓的亢奋。

“终于,终于到老子上场了!”

“哈哈哈哈”

凛冽的北风将那帅旗舒展开来,其上铁画银钩,一个大大的“贺”字迎风飘扬。

从景运四年十二月初十大同兵变,到今天景运五年三月十五。

整整看戏四个月后,雁门关参将贺世贤,猛虎出笼!

........

小峪口外的明军,望见那面在烟尘中猎猎飞扬的大明军旗,如同注入了一剂强心猛药,濒临崩溃的意志瞬间重燃。

无数嘶哑的喉咙爆发出震天的吼声:“援军!我们的援军来了!杀啊——!”

八百重骑如钢铁洪流,在秦汾那柄青龙刀的引领下,挟着无穷怒火,狠狠撞入了战场。

青尾狮子鬃四蹄翻飞,秦汾手中长刀化作一道青色匹练,所过之处,人仰马翻,残肢断臂飞溅。

“爹,您老人家英魂别散,看儿子给您报仇雪恨!”

沉重的马蹄踏碎冻土,瞬间在战场之中犁开一道深可见骨的血槽。

几乎在重骑凿穿敌阵的同时,贺世贤率领的一万轻骑,兵分两路如同两股决堤的洪流,自左右两翼奔腾而出,迅疾如风,绞杀着仓促抵挡的蒙古骑兵。

贺世贤一枪挑飞一名蒙古骑兵,看着那飞溅的鲜血,忍不住放声大吼:

“哈哈哈哈,过瘾,过瘾啊”

雁门关是个好地方不假,可眼睁睁的看着山西大乱,看着陈牧等等立下不世功勋,他却只能每天在雁门关数着房顶过日子。

几个月来,这位大将憋屈坏了。

如今一朝放出,真如虎入深山,龙游大海!

“弟兄们,跟我冲啊,杀鞑子”

“杀啊”

“杀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