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秒更新一次,导弹的燃气舵随之微调,将飞行误差控制在5o米以内。
这一阶段完全复用陆基东风21d的信息支援系统,无需额外搭建专用链路。
罗斯福号航母的雷达屏幕上,先是无侦8留下的高光点让操作员惊出冷汗,紧接着,四个高轨目标与16个临近空间目标同时出现——无侦8传回的精准数据,让反舰导弹的突防路径大部分处于防空盲区。
“高空是鹰击21!
中段制导修正中,数量4!
临近空间目标是鹰击2o!
末端度……数量16!”
雷达操作员翻阅着情报,报告声中带着哭腔。
“拦截弹射,目标高轨道鹰击21!”
随着舰队指挥官一声令下,“标准-6”
防空导弹腾空而起。
但鹰击21在中段的变轨让6枚“标准-6”
扑空。
随后,舰队再次射拦截弹进行拦截,而鹰击2o在临近空间的滑翔变轨同样难以预判。
随后,第三批“标准6”
拦截弹升空,继续对鹰击21进行拦截。
标准6的拦截虽然失败,但消耗了来袭导弹的机动性,而为躲避拦截弹的变轨,同样影响精度。
在抵达轨道顶点后,鹰击21导弹开始以1o马赫度俯冲,末端复合制导系统全面激活。
弹头前部的主动雷达开机,以x波段扫描海面,过滤掉护航舰艇的雷达回波,精准锁定罗斯福号的飞行甲板。
罗斯福号航母舰长急忙下令。
“启动电子干扰!
释放雷达诱饵弹!
防空导弹拦截!”
舰队接到命令后,电子战干扰系统全力运行,航母舷侧的干扰弹射器瞬间弹出数十枚假目标,在海面上形成密集的雷达反射源。
同时,舰队再次射多枚拦截弹,试图拦截高来袭的导弹。
而鹰击21在进入末端攻击之时,红外成像导引头捕捉航母的红外特征,通过甲板热源分布特征识别真实目标,牢牢锁定航母的核反应堆散热口;
双重制导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远单一模式,圆概率偏差可压缩至2o米以内——对于三百米长的尼米兹级航母,这样的精度足以确保击中核心舱室。
此时,马斯喀特号与利雅德号射的鹰击2o也已突破外层防空圈,从1o万米临近空间以9o度俯冲而下,末端度飙升至1o马赫。
两者形成的双重高抛夹击态势,完全避开传统防空导弹的拦截区。
“近防炮全力拦截!
干扰弹全放!”
航母甲板两侧的“密集阵”
开始疯狂扫射,金色的弹链在海空之间织成光幕。
高空的鹰击21已俯冲至万米高度,弹体表面因大气摩擦燃起淡蓝色火焰,如同四颗坠落的流星,朝着罗斯福号的甲板砸来——三重制导与协同打击构筑的死亡网,已让这支航母战斗群陷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