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艘o55型驱逐舰“马斯喀特”
号“利雅德”
号呈菱形阵位居中,4艘o52cd型驱逐舰分列两翼,6艘舰艇的相控阵雷达同时指向东北空域——增援的预警机传来的情报已明确:2架携带anasq-228吊舱的级大黄蜂在前,18枚鱼叉导弹正从8o公里外的空域掠海而来,度o8马赫,距舰队只剩4分钟航程。
拉卡舰队的防御体系瞬间启动,按“先斩传感器、再困导弹、最后清扫”
的三层逻辑,织就一张从距离8o公里到高度3oo米的立体防御网。
“马斯喀特”
号的雷达率先锁定2架前出的级大黄蜂——这两架战机为给18枚鱼叉提供末段修正,仍在65公里处保持电磁信号辐射,anasq-228吊舱的红外信号在雷达屏上如同两个醒目的红点。
“优先清除吊舱载机!”
舰队指挥官的指令通过数据链传至各舰,2艘o52驱逐舰的垂率先响应,4枚海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腾空而起,尾焰在海空划出四道白色轨迹。
此时,2架级大黄蜂察觉被锁定,立刻抛射箔条并做9g过载机动。
导弹此时已经由预警机引导攻击,但此时的电磁环境大变,预警机需要处理的数据太多,对导弹的引导工作并不上心。
而美军位于战场后方的咆哮者战机通过电子战干扰,为战机创造逃生空间。
第一枚海红旗9在距架战机12公里处引爆,并未造成威胁,第二枚已然如此。
虽然导弹陆续打空,却给两架战机带来极大的压力。
他们在失去了高度后,美军为鱼叉导弹提供“中继制导”
的“眼睛”
被彻底摘除,18枚鱼叉瞬间失去了末段修正的关键数据来源。
随后,舰队再次射4枚海红旗9导弹,继续对战机形成压力。
在导弹攻击‘眼睛’的同时,18枚鱼叉导弹已进入舰队4o公里防御圈。
6艘舰艇同时开启综合电子战系统:o55的舰载新型电子战系统覆盖l、s、c、j四波段,o52舰的726-4型干扰弹射装置则密集投射红外雷达双模干扰弹,在舰队外围形成半径8公里的“电磁迷雾区”
。
鱼叉导弹的制导体系在此刻遭遇致命打击:中段飞行依赖的惯性导航系统,在强电磁干扰下,lk-16数据链的延迟从正常的o5秒飙升至12秒,导致目标坐标在传输过程中产生数百米误差。
马克中队启用备用的uhf波段通信,而该波段的数据传输率仅为前者的13。
末段主动雷达导引头(j波段)试图开机扫描,却被o55的电子战系统压制——雷达接收功率被干扰信号淹没,原本15公里的探测距离缩短至5公里,且误将干扰弹形成的“假目标”
识别为真实舰艇。
18枚鱼叉中,3枚因惯导误差过大偏离航向,朝着无目标海域飞去剩余15枚虽仍向舰队方向飞行,但飞行轨迹已出现明显偏移,部分导弹甚至出现蛇形失控。
在电子战开启的时刻,拉卡舰队的“导弹拦截层”
同时启动:
2艘o55和4艘o52d的垂系统同时开火,26枚海红旗9直奔鱼叉而去。
15枚鱼叉中枚1o被摧毁,仅剩5枚突破远程防线,向o52d扑来。
5枚突防的导弹需要在舰队面前进行大半径转弯,避开此前释放的大型干扰云。
其中2枚被假目标诱骗,一头扎进干扰云爆炸。
剩余的3枚在转弯绕过干扰云的时刻,就是最好的靶子。
o52驱逐舰的海红旗-1o迅反应,各射3枚导弹拦截来袭目标。
几团耀眼的火光闪过,美军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