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月1o日。
晨雾还未散尽,拉卡第二集团军的炮群已在河岸密林里完成最后的炮击准备。
随着炮兵指挥官一声令下,二十四门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同时掀去伪装网……
“目标:日军第七装甲师团前沿军事目标,齐射准备!”
通讯频道里传来短促的指令。
asn-2o6无人机早已在战区上空准备就绪,光电探头正将日军阵地的红外热成像实时传回指挥车。
屏幕上闪烁的热源点如同被标记的猎物,其中那个持续散高温的区域,正是日军炮兵阵地的隐蔽掩体。
在阿曼东部,没有合适的地形构建强硬的炮兵工事,只能通过机动和伪装,躲避敌人的炮击。
所以,日军悲剧了。
轮齐射的轰鸣声扬起了阵阵尘土,炮弹在无人机引导下划出精准的抛物线,当第一团火光在日军阵地绽放时,指挥车的坐标显示器上跳出一组红色数字——cep47米。
拉卡炮兵旅指挥官见状大喜,大声喊道。
“五极射,射击完毕立刻撤退。”
日军炮兵阵地上,升腾起一团团恐怖的火球——不停的有炮位被点燃,进而引起猛烈的殉爆。
日军在前沿炮兵在遭遇打击后,后方的一片混乱。
第七装甲师团拥有多级炮兵体系,大口径火炮位于战场后方。
他们在接到命令后,仓促通过反炮兵雷达指示的目标进行反击,完全没有统一的协调指挥。
训练强度大的精锐部队,同样需要实战来锻炼。
第七装甲师团的悲剧就是训练很好,但第一次实战就遇到了经验丰富且装备先进的拉卡炮兵。
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炮兵阵地升腾起的烟尘,早已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彩虹4无人机全程监视着可疑区域。
他们也错误的估算了拉卡炮兵的反应时间——拉卡炮兵的数字化能力,让他们的反击度快的惊人。
当日军大口径火炮仓促射出的炮弹还未落地,拉卡炮兵的校射已经开始。
asn2o6和彩虹4交换着数据,很快由asn2o6传回的弹着点偏差数据,炮兵的火控系统接到数据后自动修正。
三分钟后,日军炮群所在的洼地变成了翻腾的火海。
短短几分钟,日军炮兵部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左翼现日军装甲部队移动,判断是联队级武装!”
通讯器里突然响起无人机操作手的报告。
百公里外的高空,bk-oo5正舒展着二十米长的翼展,将日军试图迂回的坦克集群清晰地呈现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
这些钢铁洪流在无人机的持续追踪下无所遁形,每一次转向、每一次停顿都被精确记录。
日军在这个阶段,还幻想着用“板载冲锋”
解决对面的敌人。
但拉卡第二集团军根本不给这个机会。
拉卡装甲部队只是严阵以待,并不准备同日军动装甲决战。
他们静静的等待着。
一个小时后,一个营的龙卷风火箭炮开始动反装甲打击。
122枚955k1末敏火箭弹直冲云霄,直奔日军第七装甲师团第二联队行进路线动打击。
几分钟后,末敏火箭弹抵达第二联队上空……
天空中呈现了一种末日般的场景——6oo多个小伞花,缓缓下降。
955k1火箭弹内置的5枚otiv-3弹头,采用双频红外引导头,弹头在下降的过程中,同时展开传感器天线探测装甲目标。
这些弹头穿甲能力一般,可对3o度倾角的钢板实现7o毫米的穿甲能力。
但作为攻顶弹药,这个穿甲能力完全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