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这个情况,立刻就懂了。
他们和萨拉丁讨论了一下前线压力的问题。
总结出土耳其目前前线解围的部队,也没有了太多拼命的架势。
最终双方都有默契的选择休战。
第四军和库尔德风暴旅在前线达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平衡。
实际上到这个地步,第四军心里很清楚,强行突破不可取。
这些高地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攻下来的,强行突破的后果就是又陷入了合围之中。
如果按部就班的进攻,那时间就太长了。
因为政府军41旅和8o旅已经有能力在两天内,彻底解决第22机步旅。
第四军如果不能在两天内攻下所有高地,并且打通公路通道。
那么攻的越紧,第22机步旅越危险。
把这些问题看清楚透彻了,那么问题就简单了。
困扰第四军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第22机步旅被合围的问题。
武力解救已经不成立,那就试试别的方式能不能解决问题。
第四军在橄榄枝行动中,本身就是兴趣不大。
防区主要负责安卡拉方向。
叙利亚这个方向,实际上是第六军防区。
在这个行动中,第四军就是一个助拳的配角。
只要有一个牵制作用就可以了,真没必要玩命进攻。
同样第七军更是如此。
第七军意见更大,他们是负责伊拉克方向的部队。
被抽调过来以后,还是打金德莱斯方向。
稍微懂一点军事的都知道这个地方多难打,而且两个军相互还非常不对付。
两个军在方方面面都有竞争关系。
相处的能融洽才是怪事,毕竟同行是冤家。
历史上橄榄枝行动土耳其3个军各自抽调部队,都是在初期出工不出力。
土耳其永远都是内部矛盾大于外部矛盾,从突厥时代到奥斯曼时代。
他们始终都学不会搁置争议,也不懂‘兄弟倪于墙,外御其辱。
’
对于攻占阿夫林地区,土耳其政府的意愿才是最主要的。
至于土耳其军方,态度实际上一直都是非常微妙的。
可以说库尔德工人党可以存在,未必没有军方的放纵。
甚至说很几次非常好的机会,彻底解决工人党游击队的问题。
最后都因各种原因错失良机。
真正把库工党赶尽杀绝的,还是埃苏丹的嫡系第一突击旅。
养寇自重,这也不是一两个国家独有的产物。
历史上埃苏丹政府一直想削弱土耳其军方实力,军方也想限制历任苏丹的权利。
军方想要达到影响政府权力的程度,必须要有外敌才能体现军人的价值。
所以军方树立的两个敌人,希腊和内部库尔德独立势力。
不过由于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确实不太行了。
导致军方利益损失严重,最后在16年动政变。
埃苏丹手段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分化瓦解。
政变过后土耳其迅入侵叙利亚,实际上说明埃苏丹替军方找到一个新目标,就是战乱的叙利亚。
所以目前政府方面对叙利亚的野心是难以转变的,而对于军方来说就不一定了。
而对于路明来说,他是真的不想在这个时间段和土耳其大打出手,没有什么好处。
但是土耳其对于叙利亚地区的野心却很难阻止。
唯一对于路明的好处就是在战略上阻止土耳其对于北叙利亚的野心,给他展的时间。
毕竟北叙利亚也是他的战略目标。
如果真等到历史上幼拉底河之盾开始,路明将彻底失去了整合北叙库尔德人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