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我教你们如何给孩子温灸关元、气海、足三里这几处要穴。”
夫妻俩连忙点头记下,眼中满是信赖,千恩万谢地出门抓药去了。
陈默又让男孩脱下上衣,趴在床上,取出了随身的银针针包。这一次,他捻针在手,整个人的气势都变了。不再是之前落针时的凌厉果决、锋芒毕露,而是变得柔和、绵长,如春风拂柳。他以细长的毫针,浅浅刺入男孩背后的肾俞、脾俞、命门等穴,指下行的是纯粹的补法,捻转提插之间,以内息缓缓渡入一丝极细微的、早已被他初步炼化吸收的“石髓”温凉之气。这丝气息并非为了攻伐邪祟,而是借此磅礴无匹的生机,如同一把温柔的钥匙,去温和地开启、激发孩子自身那扇几近闭锁的先天元气之门。
男孩起初还有些紧张,但针刺入后,非但没有痛感,反而只觉得背后几处穴位微微发热,仿佛有几轮小太阳在缓缓释放着暖意。一股难以言喻的舒适暖流,顺着脊背缓缓注入四肢百骸,原本总是冰凉僵硬的手脚也渐渐暖和起来,他忍不住长长地、舒服地叹了口气,紧绷的小脸也随之放松下来。
施针完毕,陈默并未立刻让孩子起身。待那对夫妻买回艾绒,他又亲自点燃艾条,手持着为男孩演示。他耐心教那母亲如何找准穴位,如何感受艾条与皮肤间的最佳距离,“你看,以皮肤感觉温热、微微泛红为度,不可太烫,以免灼伤。此法贵在坚持,每日一次,可壮一身阳气。”
这一套“药、针、灸”的组合拳下来,治疗的思路已从激烈的对抗,彻底转变为温柔的滋养和耐心的唤醒。其功虽缓,其效却深,如同春雨润物,细微而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