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八百零七章 农业基础(4 / 5)

nbsp;再怎么着,鲁肃也是元老之一,哪怕有罪,只要没死,那起码的体面就得有,哪里是你们这些家伙能碰的?

    “澳洲这个我大致听我岳丈讲了一下,确实还行,不过你就这么租给江东了?”曲奇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随口询问道,确定了这事确实是有他的问题在里面,回头收岳丈的东西,也就没有那么烫手了。

    “不放给江东,放给谁?”陈曦神色沉静的说道,“中原的现状你比我更清楚,别看兖州刺史伊籍叫的那么欢实,但本质上还是从很高的层面来看待问题的,实际上作为在地方游历过的高级官僚之一,你应该很清楚,汉室百姓现在的真实情况。”

    曲奇回忆了一下,然后多少也能理解。

    “真正穷困的地方,确实是一直在想办法,所谓的穷则思变就是如此,但稍微好点的地方,像辽东,并州北部、冀州北部等等被认为是苦寒的地方,老百姓压根就不想变化,进厂?当工人?你去过的,你觉得他们想去吗?”陈曦带着几分无语询问道。

    “去个屁,我走邙山道那边的,那边本来老贫苦了,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差点被他们抢劫了,好在有安国保护,后面几次路过,他们过得逐渐好了,元凤八年我最后一次路过那边的时候,他们已经明显很富足了。”曲奇撇了撇嘴说道,“一个月在老家六百文的收入和上工一个月一千两百文的收入,就目前来看,没有任何的区别。”

    “知足常乐是好事,这点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他们知足的水平在我看来很低很低。”陈曦带着几分心累说道,“在家里有饭吃,有干饭吃,饭里面有几块肉,有衣服穿,有宅子住,对于这些人而言已经满足了,所以他们很安心的窝在老家。”

    人离乡贱这个观念在这个时代是真的存在的,实际上在后世也是存在的,只是在后世,这个观念被削薄了不少。

    “愿意走出老家,去拼搏的百不足一。”曲奇点了点头总结道,“尤其是有了雷亟台和江东的火山灰之后,种地也能活的很好。”

    曲奇的良种让土地产出达到了四石,也就是上田一亩地能产出240斤的水平,陈曦的税率是整合过的,将苛捐杂税彻底消了,到现在只要不欠国家农用机械,以及租种的钱,一亩地大概只用上缴50斤。

    有一说一,这个比例其实比汉朝订的三十税一高了几倍,实属是变态级别了,但陈曦几乎将农业和人口相关的所有税,以及力役,劳役,口赋,算赋这些全部整合了起来。

    再加上陈曦几乎消除了徭役,转而开始找专业人士带领普通百姓搞水力水网建设,以国家出钱征召人手的方式代替了原本效率低下的徭役,整体来讲,陈曦这夸张的税收,居然是真正的良政了。

    等后面有了雷亟台,一亩地的产出能达到五石,陈曦依旧是上缴五十斤,也就是八斗左右的水平,也就是所谓的农业耕作水平的提升,让税率自然下降了……

    这个做法在刘晔等人看来其实是不太对的,因为你不能定死一亩地收八斗这种做法,你得按照比例,毕竟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