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稍微解释一下:
所谓的“喷射式发动机”,和后来我们常说的“喷气式发动机”,虽只一字之差,性质却截然不同。
可以说,喷气式发动机属于喷射式,但喷射式却不等于喷气式。
最早期的喷射发动机,实际上是由活塞发动机驱动风扇压缩空气,再点燃燃气产生推力,也叫做热喷射引擎。
后来才逐渐演进为用燃气轮机驱动压缩器,中间还出现过冲压发动机等类型。
再后来,米字国和花旗国借助离心式结构造出了新型喷射发动机,也就是流星战机和P-59彗星战机所用的类型。
而火箭式喷气发动机,则是后来在航天、舰载机等领域广泛使用的类型。
也正是它,将“喷射式”的名称逐渐改写为“喷气式”。
火箭式喷气发动机最初由汉斯国国在二战末期研发,目的是延长导弹射程。
战争结束前夕,该研发已完成近八成,只差最后的试验验证。
然而汉斯国国战败,这些技术成果被花旗国和北熊瓜分,也奠定两国日后航天科技的基础。
月兔团队所突破的,正是火箭式喷气发动机。
但与汉斯国国用于导弹的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不同,他们的目标是航天用途。
科学家们从早期试飞数据中推断:大气层外可能没有氧气,因此必须自备液氧助燃。
于是他们研发出了涡轮火箭喷气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