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读书的时候只觉得这八个人的名字难记,又或者是我们当时要记的东西太多,便是他们这些人都只记了一个囫囵】
【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而其中苏洵、曾巩又是相对而言比较低调容易被遗忘的】
【博主还记得当时有一个口诀,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其中韩柳生在唐,剩下六位宋朝忙】
【当然也有变种的记忆,三苏曾在韩柳树下欧老王!】
王安石:“?”
为什么不是老王曾在韩柳树下殴三苏?
也是,他们父子三人老夫一个人打不过!
各时空许多人听到这里的时候有些忍俊不禁。
后人读书似乎很急,很赶,不求着将书融会贯通,细细品味字里行间中的典故和含义。
而是囫囵吞枣一般将所有的东西先记下来,强行给灌输下去。
许多师者皱着眉头,认为此法其实并不妥,读书怎么能急,如何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呢?
要是搞不清楚背后的含义随便乱用,是会闹笑话的。
但他们终归还是没说什么,毕竟后人所处的年代跟他们相隔甚远。
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明白,正是因为现在这一套行不通了,所以才变了。
如果他们继续抱残守缺,岂不是跟清朝那些腐儒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