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城头,赤旗在渤海吹来的咸风中猎猎作响。王小龙与使团队伍行至此处时,正撞上守军操演——却见城垛间伸出五十余门黑洞洞的火炮,炮口齐指苍穹,恍如钢铁荆棘。
三重壕沟环抱土城,最外层的陷马坑里倒插着淬毒竹签,中间壕沟灌满黏稠火油,内侧竟引海水成护城河,水面浮着联锁铁锥。吊桥以整根辽东巨松制成,包铁表面密布箭疮般的凹痕——那是上月击退蒙古喀尔喀部偷袭的勋章。
笔架山湾泊着浩浩荡荡的运粮船队,桅杆如密林遮天蔽日。脚夫们喊着号子将南洋稻米扛上栈桥,某艘福船甚至卸下整笼岭南荔枝——那是广东总兵赠予守将祖泽远父亲,年近六十有余的辽东老将军祖大寿的节礼。海滩上晾晒着数百张新硝制的牛皮,预备制作火炮防雨罩。
而且,朝廷从江南运来赠与女真后金的一批粮食绸缎,也要以船运方式从登莱转送到这里上岸。
城寨西侧开设“互市”,蒙古牧民牵着战马换取茶叶,朝鲜商人用火药原料交换人参。守市把总持册登记交易。
塔山城呈不规则菱形,东西最长处二百一十丈(约672米),南北最宽处一百八十丈(约576米),城墙高两丈五尺(约8米),底宽三丈(约9.6米)。整体面积不过百亩,却挤塞着三千军民。
使团和大部队的到来,惊动了一切。
守将祖泽远慌忙出迎,彼乃祖大寿从子。祖大寿这位六十岁老将仍在锦州帮助卢象升守城。
原时空中,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后金大汗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黜,吴襄下狱,擢吴三桂为总兵。
但在这个时空,以上大凌河之役的惨败,全没发生。
祖大寿、吴襄与孙承宗皆在。
祖大寿协防锦州。吴襄被降职去守山海关,孙承宗在燕京。
几千人的大部队当然不可能全挤进塔山这座山顶上小城池。
所以,大军驻在山下结营。使团文官们由众将陪同下入城留宿。
王小龙的两名侍女,也坐在轿子里,由王小龙陪同进城,引来众人瞩目,不知内里何人。
使团队伍穿过包铁吊桥,塔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