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他手指在屏幕上一划,一个新的发动机模型出现。“基于这个数据,我做了一个推演。如果我们重新设计低压段和燃烧室,再配合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系统,我们可以用现有‘昆仑’百分之九十的尺寸和重量,做到它百分之一百一十的推力。”
马向东的表情第一次变了。他凑近屏幕,死死盯着那些曲线和参数。作为搞了一辈子发动机的人,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方案的价值和……疯狂。
“减重百分之十,推力增加百分之十?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知道。”杜宇泽说,“意味着推重比可以跨过一个关键的门槛。”
“你这是要重新设计一款发动机!”马向东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没有这个能力。”杜宇泽说,“但我能提供一个经过验证的、值得去尝试的目标。”
“材料呢?”材料所的林慧总工程师开口了,她冷静地提出问题,“你的新飞机,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我们的工艺和产能都跟不上。那块碳纤维平尾,我们实验室做了半年。你要造一整架飞机?”
“我看了你们的静力测试报告。”杜宇泽转向她,“强度裕度大的惊人。这说明我们的设计还是太保守了。我们缺的不是技术,是数据。是把材料性能和气动设计、结构强度关联起来的精确模型。现在,经过这次飞行测试,我们有了。”
他顿了顿,终于说出了他最终的目的。
“各位,我们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给JY1打补丁。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它的底子,已经落后了。”
他把那个全新的、只存在于虚拟空间中的战斗机模型,投射到主屏幕上。流畅的线条,充满了力量感和未来感,让JY1那个方正笨拙的模型相形见绌。
“这是我基于各位最近取得的所有技术突破,整合出来的一个初步方案。我叫它,J-XX。”
办公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屏幕上那个科幻般的造物镇住了。这不是改进,这是革命。
“疯子。”马向东许久才吐出两个字。但他没有转身就走。
“风险太大了。”林慧说,“这等于把我们所有部门过去几年的成果,全部押在一个看不见未来的项目上。万一失败,我们连JY1的改进都耽误了。”
“不,这些成果不是被押上赌桌。”杜宇泽反驳道,“而是被真正地使用起来。它们不应该只是报告上的一行行文字,或者实验室里的一件件样品。它们应该飞上天。”
争论变得激烈起来。每个人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指出了这个方案的无数难点和风险。这不是否定,而是一种专业技术人员面对未知时的本能反应。
就在这时,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