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青阳琢磨出的这道补气汤,用料其实不算稀奇,无非是黄芪、枸杞、杜仲之类常见的温补药材,配上老母鸡和猪骨,文火慢炖出一锅浓淡相宜、滋味醇厚的汤水。
他对外只宣传“补气养血,强健筋骨”,至于那点不好明说的效果,只算是老祖宗药典里记载的、顺带的好处,他并没大肆声张,只悄悄跟刘东和马红霞交了底。
刘东一听红了脸:“青阳啊,这玩意儿啊,真有这个效果吗?”
“当然了,东哥你要不要试试看?”
刘东连连摆手:“不用了,不用了。”
他就算是试,也会在四下无人的时候偷喝。
起初,男客们大多是冲着这汤的香味和补气的名头来的。
一碗热汤下肚,咸鲜适中,药味不冲,喝完全身暖洋洋的,确实舒坦。
有人觉得干活后没那么累了,有人觉得身上有劲儿了,都以为是心理作用或是吃得好点的正常反应。
直到几天后,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悄然发生。
先是那位常来的、在运输队开车的王师傅,以前来总念叨腰酸,喝完汤没几天,竟红光满面地跟刘东小声嘀咕:
“东子,你们这汤……有点门道啊,我家那口子,这两天脸上都有笑模样了。”
接着是隔壁胡同的陈大爷,以前夜里总得起夜两三回,喝了几天汤后,居然能一觉睡到天蒙蒙亮。
他老伴儿特意来店里,不是买汤,而是塞给马红霞两个自家种的顶花带刺的大黄瓜,眼神里满是感激,嘴上却只含糊地说:“你们这汤……挺好,老头子喝着得劲。”
最有趣的是街道办年轻的干事小李,刚结婚没多久,以前来吃饭总有点蔫蔫的。
连续来喝了几次汤后,整个人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走路带风。
有一回,他媳妇儿竟挽着他的胳膊一起来店里,脸上带着点羞涩又满足的红晕,开口就要打包两份汤带走。
这效果,一传十,十传百,就在男人们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和含混其词的夸奖中悄悄传开了。
“老板,老规矩,一碗汤,多加点料。” 声音里透着熟稔和一点不易察觉的急切。
“给我也来一碗,这天儿,是得补补。” 另一位坐下,语气带着理所当然。
新味居的补气汤,就这么成了男同志们之间一个公开的秘密。
眼看着生意越来越好,穗城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生意火爆。
他便想着再开一家分店。
陆青阳把京城地图在桌上摊开,他心里那本账清楚得很,现在这光景,干部和他们的家属,那是既有稳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质的一拨人,关键是,他们舍得在吃上花点小钱。
他相中了东城区一片闹中取静的地界。
那儿毗邻着几个不大不小的部委家属院,绿树成荫,路上行人穿着打扮瞧着就比别处齐整些。
他看上的那个铺面,原先是个总感觉半死不活的粮油店,窗户灰蒙蒙的。
陆青阳把狗蛋叫到跟前,递给他一块钱,像是随口一提:“狗蛋,听说东城那边干部大院门口,有家店的糖油饼特别酥脆,你机灵,去帮陆叔买几个回来尝尝?顺便看看那附近热闹不热闹。”
狗蛋多精啊,一听“东城”、“干部大院”这几个字,再联想到陆青阳最近老对着地图琢磨,心里立刻就跟明镜似的了。
他接过钱和票,小胸脯一挺,露出一个我懂的眼神:“陆叔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把那片儿摸得门儿清!”
“你看你现在,叫叔叔倒是挺顺口的。”
狗蛋也没和他计较,毕竟陆青阳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