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等动作,那大旗不断晃动、抛起、落下,扔得高,立得稳。力士或顶幡上额,或伸臂托塔,九十九斤如若稻草,那幡旗上下飞舞、交替腾挪,惊现纷呈却始终幡不离身,竿不落地,血红大绸的旗面迎风招展,幡顶上的铜铃叮咚作响。
“好好好!”华福帝姬雀跃欢呼。赵佶也拍手叫好,蔡京听了,赶紧颤巍巍的尖叫叫好,王公大臣们自然也一致叫好。
梁山上的玉幡杆孟康,除了身形挺拔如幡杆外,日常也好盘弄中幡磨练武艺气力。如今看来,他那技艺远不如这舞旗力士。
力士舞罢,端着中幡又给赵佶俯首施礼退下。
接下来,三狮六豹由狮奴、豹奴牵引着入场。豹子俺自然见过、打过、也吃过几只。这狮子却也是跟那六头象一样,俺头一次见。
神庙前、官府衙门前及权贵府宅前常有石头雕凿的狮子守护,其造型其实是想象中的龙生九子之狻猊。其实这玩意儿,与僵尸兽形之极,犼,有血脉关系,或云犼肏雌龙生狻猊焉。
夏商之时,神州中原之地尚能见狮象犀兕,后狮象先亡逸,犀兕也逐渐消失,四兽足迹都往南移,中原之地不存焉。
目前,大理国尚存象,身毒、暹罗等地有狮、犀。而兕,已经鲜有人见了,估计不存矣。
再后来,汉唐之时,身毒、暹罗向神州朝廷进献狮子,中原人才再见此物,看其形状颇与想象中的狻猊吻合,随即,狮子、狻猊就开始混淆,民间就逐渐用狮子来称呼。
梁山好汉火眼狻猊邓飞,就因其眼赤红,头发虬曲,好食人脑,才获这一外号。
眼前这三头狮子,皆是黑棕黄身,大头细尾,每只约有四五百斤,人云能食虎豹。嘿嘿,俺看其形状,前壮后弱,力尚可但不持久,估计撕咬强,搏击弱,杀豹容易,恐不敌同重之虎。
狮豹在狮奴豹奴鞭子指挥之下,颇识时务,坐作进退,吼叫嘶鸣,奋迅举止,令行禁止。。。这倒也是应了军队训练象征。
狮豹退场回笼。
场中跃进一个头戴红巾,身高八尺的健壮汉子,手执两面一丈高白旗子,跳跃旋风而舞,步伐轻捷,力量强劲,那旗子舞的烈烈作响,隐含双枪之法。。。这人的武力不在半宦官双枪将董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