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乃孔子授业解惑、师徒问答之语,辑录成编,非为经旨正源。今之学者,若舍《仪礼》《周礼》而专务《论语》,徒耗光阴,终不得其门而入,岂不谬哉?”
苏录听懂了,朱三爷的意思是,《仪礼》和《周礼》才是儒家的‘正版教材’,《礼记》是孔学门徒们攒出来的教参。而《论语》只是孔子教学过程中的‘答疑内容选编’,或者说‘金句集’……
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儒者,就得治《礼记》!而且不能敷衍,必须沉下心来经年累月地大治特治,内治外治混合治!
总之,在朱三爷看来,治《礼记》的才是真儒家。治别经的,都是投机取巧、拈轻怕重、满心功利的伪儒……
这话苏录听着好耳熟,就像他上辈子大学里的鄙视链,但也就是听听而已。
在他眼里,五经都是功名敲门砖,谁也不比谁高贵……
当然,这块砖真的太难了。虽然也有官方指定教参,但上课时,刚山先生说,《礼记集说》太偏向普及了,不足以阐发微言大义,还要辅以郑玄的《礼记注》,但郑注又有诸多晦涩之处,所以要用孔颖达的《礼记正义》疏解郑注……
总之,参考书之外,还有参考书的参考书,还有参考书的参考书的参考书……没有师父领着,根本就没法入门。就算师父领进了门,也没法学艺在个人,因为师父一撒手,弟子就懵圈。
苏录也就理解了,朱璋为什么脾气那么大了。教《礼记》真的太费精力了!所以朱三爷只收了他和朱子和两个学生……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人家朱璋,本打算今年只收朱子和一个的,是朱琉把他硬塞进来的。结果苏录还来迟了,人家能不生气吗?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