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刘处,您的办公室在三号楼二层。”工作人员指引道。
“谢谢。”
刘清明收好工作证,离开了人事司。
产业司所在的办公楼离着并不远,同样是一栋老旧的红砖楼,一共五层,连电梯都没有。
楼道里光线有些昏暗,踩在水磨石的地面上,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响。
他刚刚走到二楼的楼梯口,就看到走廊里站着好几个人。
这些人穿着打扮都十分得体,一看就是干部模样。他们或站或坐,脸上都带着一种焦急而又耐心的神情,时不时地朝着走廊深处张望。
刘清明注意到,尽管疫情如此严重,春节也才刚刚过去,但已经有外省的领导干部,不远千里地赶来京城,在这里“上门蹲守”了。
这就是发改委的能量。
一个项目的审批,关系着一个地区未来几年的发展,关系着无数人的饭碗,也关系着主政官员的政绩。
没人敢怠慢。
刘清明从他们身边走过,正准备寻找机械处的牌子。
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风尘仆仆的男人,忽然站了起来,快步走到他面前。
或许是看刘清明太过年轻,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工作人员。
男人脸上挤出热情的笑容,拉着他问道:“小同志,你好,打扰一下。”
“请问,刘处什么时候能回来?”
刘清明愣住了。
刘处?
他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对方口中的“刘处”,可能就是自己。
他有些错愕地看着对方。“您是?”
“哦哦,你看我这记性。”男人连忙从口袋里掏出名片夹,抽出一张递过来,“我叫陆荣炳,宁远省工业厅的。”
刘清明接过名片。
“宁远省工业厅厅长,陆荣炳。”
一个正厅级的干部,竟然在这里堵着门,还对自己这个“小同志”如此客气。
刘清明心中愈发觉得怪异。
“陆厅长,您找刘处有什么事吗?”他不动声色地问。
“哎!”陆荣炳一拍大腿,满脸的愁容,“还不是为了我们省里奉机集团打算收购德国西斯公司的事情。”
“这项目,我们调研了两年,省里市里都高度重视,部里也都过了会,可就卡在你们计委这里,说是要等机构改革。”
“这一等,就等到现在。好不容易等到你们发改委挂牌了,我们就想来问问,这事儿,究竟什么时候能上会研究啊?”
刘清明大概听明白了。
一个重大的海外并购项目,卡在了审批的最后一关。
“那……您为什么一定要找刘处呢?”刘清明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陆荣炳理所当然地说:“你们机械处的高处长说的啊。他说这事儿,现在归新来的刘处长负责,需要他先审阅,拿出初步意见,才能提交会讨论。”
“我这不就专门来等他了嘛!”
刘清明彻底明白了。
他连自己办公室的门朝哪边开都还不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那位素未谋面的高处长。
就已经把一个烫手的山芋,一个能让正厅级干部亲自上门蹲守的大项目,直接甩到了他的头上。
好一招“甩锅大法”。
高处长肯定知道自己目前被借调在卫生部的全国防指,根本不可能正常来处里上班。
让陆荣炳来等一个根本等不到的人,这拖延的借口,找得真是高明。
看着陆荣炳那双充满血丝,满是期盼的眼睛,刘清明心里五味杂陈。
这就是他即将面对的工作环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