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围歼驻蒙军六(1 / 2)

铁路东侧的独二师在师长杨遇春的指挥下,沿用了昔日红军的一些进攻战术,同样打得日军死伤惨重,节节败退。

进攻上,杨遇春没有采用常规的炮兵轰、步兵冲的战术,而是以短促突击、土工近迫、一点两面、步炮协同的战术对日军阵地起连续突击。

这套战术的核心精锐就在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以近战、夜战为主要手段,以土工作业为重要方法,强调战斗的短促性、突然性和坚决性,高效消灭敌人,避免胶着消耗。

杨遇春命令独二师师属炮兵火力持续压制日军,命令独二师四团正面负责土工作业,五团、六团各抽调一个营负责两翼土工迂回,其余部队担任预备队。

此外,为了集中火力破其一点,杨遇春将特务连配属给四团,并让特务连除机枪组外人手一支冲锋枪,形成局部火力压制,更快突进日军阵地。

独二师下属的三个团战术也是和杨遇春保持一致,进攻时几乎是将所有火力集中一点,突然攻击,打得日军猝不及防。

战斗一开始,日军便吃了大亏,阵地上的机枪火力几乎是刚一露头就被独二师的炮兵集火覆盖。

28门迫击炮、4门百禄47毫米战防炮、4门2o毫米机关炮以及全团的重机枪、铁拳火箭筒一齐向着日军招呼,火力威力、密度之强,堪称前所未有。

特务连趁机起冲锋,9挺轻机枪、1oo多支冲锋枪一齐开火,密集的弹雨压得日军根本无法冒头。

特务连冲到4o米处后,炮火向后延伸,特务连齐齐向日军投掷手榴弹,借助手榴弹打乱日军重组火力的意图,顺势冲进日军阵地,展开战壕争夺。

双方近战搏杀,特务连三人或两人一组,互相掩护进攻,冲锋枪疯狂扫射,火力不间断。

日军的三八大盖和刺刀根本就是烧火棍,完全派不上用场,端着刺刀反击的日军几乎全被冲锋枪打成了筛子,死伤惨重。

特务连突进阵地的同时,正面的四团、两翼的迂回部队立刻起全面冲锋,所有士兵一拥而上,顺着特务连打开的缺口杀入,绞杀残余日军。

日军阵地瞬间崩溃,狼狈向后逃窜。

当然,也有选择顽抗到底的鬼子,不过结局基本上都是全军覆没。

独二师靠着这一套战术,不仅伤亡大大减少,取得的战果甚至过了独一师。

而且这套战术看似耗时费力,实际上和其他各个方向的进攻度相比,不仅没有落后,反而还快了一丝。

相比其他各部反复进攻,独二师几乎是一击必杀,连胶着都没有出现。

仅仅一个下午,独二师便连破日军四道阵地,兵锋直指独立第2旅团指挥部。

到了晚上,各部由于连续高强度进攻,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也不得不放缓节奏,让部队休整喘气。

于是,前沿阵地大体上没有大规模进攻,只有零星的交火和抵抗日军反击的战斗,双方战线趋于稳定。

集宁城里,日军独立第13步兵联队联队长山田之助听着南边的隆隆炮声,心里既欣喜又紧张。

二人登上城内的老虎山,看着被染红半边的夜空,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寒风,心里无比期盼着援兵能击败中国军队,解救他们。

然而二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援兵处境比他们还要糟糕。

他们好歹有城池依托,援兵却是在平坦开阔地带被全面包围,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炮火打击,全面被动挨打。

此时,黑田重德也好,驻蒙军司令部也罢,甚至是北平的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都遗忘了集宁城里的部队,一门心思全扑在了驻蒙军主力身上。

察南,第27师团和独立第7混成旅团合兵一处,不管不顾,向宣化急行军。

沿途晋察抗日游击军利用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