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年号“天启”(1 / 5)

考虑到短短一月之间,大明朝接连痛失两帝,先是神宗驾崩于乾清宫,继而泰昌帝亦撒手人寰。

    朝局震荡,人心惶惶,辽东前线更是烽火连连,边报日急。文武百官心知再无时间拖延,必须立新君以定国本、安民心。

    于是,礼部尚书与内阁诸位阁老当夜联袂上表,恳请皇长子朱由校简化登基流程,于今日登基,以稳天下。

    朱由校并未推辞,他也知道此时大明已经是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但却在登基地点上,断然否决了阁臣们的提议。

    商量过程中,大理寺少卿张衡拟议登基于文华殿,理由冠冕堂皇,“素为太子讲学之所,象征德政与儒风”,然朱由校一眼便看穿其中险恶用心。

    文华殿,自永乐以来便为东宫之地,虽地处中轴,却象征教化与服从,非至尊之所。

    若新皇在那里登基,于外示软弱,于内失威望。此举等同暗喻皇帝为“受教之君”,非“制命之君”,其心不可谓不歹毒!

    朱由校勃然震怒,当殿厉声道:“朕乃祖宗嫡裔,承太祖正统,岂能屈身东宫讲堂,任人观笑?!”

    这种明显欺负自己年幼,竟然想着借太子旧居削弱皇权的人,他也展示出了一个皇帝该有的强硬,当即下令吴苍将首倡此议的大理寺少卿张衡当场拿下。

    若非国葬期间,天家礼数有所收敛,这等包藏祸心之徒,定是一顿廷杖,打至棺中!

    诸臣震动,发现皇长子虽然年幼,但好像没有传闻中那么懦弱,于是不敢再有异言。

    于是,登基大典,改设乾清宫。

    那是太祖所定至尊之所,是皇帝居住、临朝、传位、发诏的所在——象征天命与威权,正合朱由校心意。

    为此,原本停留在这里的泰昌帝灵柩,已经连夜被人移至仁智殿(明代停灵暂厝之所)。

    登基之日,天未亮,乾清门外已列满仪仗。金吾卫甲胄森严,文武百官自天光微明时起便跪列丹墀,静候新帝出宫。

    这是大明朝最沉重的一天,也是新生的一天。

    “吱呀”

    乾清宫门缓缓开启,一队内侍捧香炉、执幡盖,开道而出。香烟袅袅,如云笼宫殿。

    朱由校未着龙袍,而是一袭素色绢衣,神色肃穆,自殿中步出。他的脚步不快,稳重而有力,每踏一步,便有太监跪地高呼:

    “皇长子殿下——诣太庙祭告!”

    声传殿廊,响彻宫阙。

    殿内,香火氤氲。历代祖宗神主列于两侧,肃穆威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