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郭康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不够。黑死病基本结束的时候,他就给脱欢写信,说等这边对抗瘟疫成功之后,朝廷按照习惯,肯定希望尽早退出战时状态,减少这边的驻军和投入。但他认为,现在在埃及的投入,是非常值得的,堪称是一本万利。所以,还是希望脱欢那边帮他活动一下,帮忙说服汗廷高层,继续支持他的大开发计划。
不过,大家开会讨论的时候,其他人建议他多准备一些文件,具体说明一下这个“一本万利”,到底是什么好处。因为说服脱欢容易,但这种级别的大事,脱欢也不能凭空就去要求别人配合。
郭康的堂叔,三十三军团的统帅郭昭文,以前在地方上当过主官。他对郭康说的还要更直白些。按他的说法,这些话,所有行省乃至府县的官府,都会说。
他说,郭康常年在大都,而且做的事情也不大。他那个修道院,看似要了不少投资,还搞了很多先进的工坊和器械,但和各地官府每年的开销比起来,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因为那些固定支出,才是朝廷开支的绝对大头。
而为了争取这些资源的支持,各地官府无所不用其极。他告诉郭康,每年,各地都要整理文件,汇报上一年各种规划的进展;然后,再写一份报告,用来说明下一年的安排和所需的额外投入。前者关系到官吏们的绩效考核,后者则关系到明年的经费。因此,大家都既想要把成果往多了说,又想要把困难往大了说。
但是,汗廷中央也不是傻子,你在这儿扯些自相矛盾的话,人家也不会相信的。所以,官府里这么多聪明人,天天殚精竭虑,想破脑袋,就是为了能在保持基本逻辑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二者的均衡,可持续地为当地争取更多经费。
郭康在埃及的努力,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别人也在干活,也有各种困难,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其他行省的官员,私下里可能很佩服,甚至尊敬他,但作为地方主官,是不可能随便做出让步的。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欧洲人一直认为,行政管理职能和宗教职能要分离,至少也要放到两个部门,由两套组织分别进行。因为宗教方面的要求,经常是非常感性的,要求的是虔诚、热忱这些品性;但一个行政组织,最需要的严格遵守规则,执行条令。他们其实和军队一样,更重视的是理性和秩序,宁可冷漠无情,也要避免情绪上头,擅自行动。因为过于有激情的人,有时候和战场上上头乱冲的士兵一样,反而会影响整体的效率。这二者,几乎是格格不入的。
在波斯那边,以及教皇国,有一些宗教教团直接进行行政管理的尝试。理论上,如果能保持教义要求的高道德,在工作中维持宗教狂热一般的热情,还能保持理性和克制,那么理论上,他们确实可以保持运作,甚至做得更好,因为这种组织就和全员都是圣徒差不多了。
但大家也知道,现实中,这种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满足这种要求,而其他人很快就会从学习和模仿圣徒,变成争相表演圣徒的行为艺术。这种事情,历史上又不是没有,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对此持悲观态度的。
现在,郭康想要推进政策,那么就得想办法拿出一些按照程序、大家也无法反驳的东西。这方面其实也不难,因为埃及的核心区,确实富饶得让人惊讶。之前的破坏,也是切实存在的,因此又提供了巨大的可提升空间。当然,怎么把这些情况,用朝廷最乐于接受的方式说出来,就是另一种本事了。
郭康对此其实是有些意外的。不过想了想,之前这些流程,也并不是不存在,只不过他没有注意过。
长期以来,郭康一直都只是在提出想法。但正像叔叔说的,哪怕是他、甚至脱欢这个身份,都不能说我有权力,所以我想什么是什么。郭康没有经历过这些繁琐的过程,也并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