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依然能沉静地安坐,好像那些乱七八糟的动静不存在一样。
郭康现这件事之后,就非常惊奇,觉得这种心性,肯定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而且,他还给家人说,他觉得马王妃是把“妇道”
,当成了一种盔甲和武器。
有了这些,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不管是希腊贵妇,还是其他好事的人,都无法轻易找到理由去骚扰她家,少了很多是非。
她平日里都在娘娘庙,因此对于紫帐汗国高层都很熟悉。
而且,正是因为她平日里不干涉各种事情,关键时候的活动,才更加有效力。
因为大家都知道,她平时是不会随便掺和公务的,到了她都不得不出面的地步,说明情况一定非常严重了。
这样一来,其实还增强了她说话的份量。
所以,他总觉得,马王妃并不是简单地在大都混日子隐居,很可能还有什么计划。
相比于那些咋咋呼呼的希腊女人,她可能才是更有实力的。
不过,家里人只是让他不要乱说。
而且,他也确实没办法直接给朱文奎讲。
总不能上来就说“你妈把你当干活背锅的‘阁老’,自己去当念经的‘皇帝’,比你更像老朱家的人”
吧。
所以,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经过这一系列事情,吴藩的地方管理逐渐步入正轨,不过军队的建设,依然要落后不少。
吴王又不是他四叔,确实是不知兵,想管都不知道怎么管。
他的亲信齐、黄等人,也更加重视官僚制度的构建,对于军队同样不懂,也不是那么注重。
紫帐汗国带来的参考资料,和之后的考察报告,确实提供了不少帮助。
但由于没有人去组织和推行,因此,基本上只在名义上进行了军制的统一。
现在欧洲军事最先进的政权,就是紫帐汗国。
所以,吴藩的军制,也受到了他们很大影响。
彼此连接比较紧密的地方,比如莱茵河两岸那些归属不明的村落,或者蒂罗尔山民和山南的城市民兵,当地官府会按照规章,定期组织士卒进行大规模的联合操演。
虽然不同编制的名字不一样,但具体手段上,就是模仿紫帐汗国组织军团的方式。
基本上,越正规的明军,看起来就越罗马。
不过,其他地方的执行情况,就不好说了。
而且,还有一些士兵也是例外。
比如蒂罗尔的蒙古人,就并不喜欢当年联合帖木儿对付自己的紫帐汗国。
因此,他们在训练的时候,就坚持使用大明的术语和习惯,还通过锦衣卫获取明朝那边的资料,学习明军正规骑兵的组织方式。
而不是和莱茵人、巴伐利亚人那样,更喜欢用采用罗马的术语和队列习惯等。
时间长了,这也同样成了习惯。
可以说,这些蒙古骑兵,算是吴藩里“大明”
味儿最浓的军队了。
而吴王府真正开始尝试统一军制,都得到这几年了。
而且,这件事的主导者,并不是一直对于军队比较放任的朱允炆,而是这几年逐渐有了名声,开始推动进一步改革的“小吴王”
朱文奎。
大都的吴王府,一开始只有几个人,一把手都能数过来。
到后来,人数逐渐增长,职能渐渐齐全,一路上也遭遇了不少问题。
不过马王妃告诉朱文奎,不用害怕出现挫折,尽管放手去做就行,反正他们有人兜底。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如果闹大了,她就会给其他人说,是朱文奎年少,也没有接受足够的君主教育。
她自己就是个妇人,政治的事情,什么都不懂,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