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出现在街头巷尾,给大家讲各种故事。
后来现,是因为传统的剧团数量太多,不仅在大都附近和希腊地区,连意大利的很多剧团,都跟风到这边来表演,认为在大都混出风头,才算真正出人头地,敢对外宣称自己是个有影响力的文艺创作团队了。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小剧团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这时候,有人带来了东方流行的说书文化。
在此影响下,不少演员和剧作家,就开始转型说书。
这种方式,一般只需要一名演员,对演技、道具、场景之类的要求也不高。
只要有合适的说书剧本——按东方说法,叫话本,就可以直接找个人多的地方开讲,也不用担心租用剧场的费用。
一些流行的话本,还可以同时在城里许多地方一起开讲,互相并不干扰,可以养活很多说书人。
因此,不少人都开始跟风,把这件事当做业余、甚至职业工作来做。
郭康也很高兴,还自己写了个话本,讲一个未来的塞里斯人,突然被天兄带到了欧洲,然后开始教化周围百姓,打击蛮族,从头建立一个国家的故事。
不过,李玄英看了这个话本之后,却说这个故事不太行。
因为现在流行的说书内容,是讲古。
相比于史书,讲古故事里的各种演义内容,肯定要夸张很多。
但优秀的讲古话本,还是不能过于离谱。
起码,得是观众能看得懂、理解的了的才行。
郭康的话本里,为了节约时间,赶紧进入主题,主角上来就照搬塞里斯的制度,开始官制建设。
这一套官制过于中原,连现在的紫帐汗国,经过开国时这么多英雄人物的奋斗,经过这么多年几代罗马人的努力,都难以做到。
这种夸张,倒不是说不行,但看客们对于这种故事里,主角工作的效果,其实会有一个判断。
最好的设定,是改革的效果,比现在紫帐汗国更弱上一点。
因为如果强过头,听众就会觉得不真实;如果弱过头,听众就会觉得主角太无能。
总之,要把握好一个度。
相对而言,更弱一点又比更强一点,要更合适。
因为这样一来,既生动能表现出这个“有能力主角”
的形象,也会满足听众的自尊心,觉得“还是我们现在更厉害”
。
总之,像他这么写,肯定是不行的。
连里,都不能这么乱写,他们父子俩的经营,自然也做不到这么完美。
要不然,他爹在洛林落脚的时候,就该开始使用完整明制了,也不会等到现在再犹豫的。
只要比现在欧洲的情况更好一些,他就满足了,所以,也没有去强行学习大明本土的制度。
在他看来,作为“简化版”
的蒙古,就已经足够欧洲人学习很久了。
尤其是军事方面。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靠着草原上那点产出和人口,就几乎打遍了已知世界。
即使战斗力上限不够高,但在适应性这方面,还是非常惊人的——而且看起来好像特别擅长欺负欧洲人。
金帐汗国各部,后来都烂成这样了,还能对人家构成威胁呢。
而这,正是吴藩目前这个状态,最需要研究的东西。
所以,他想看看,当年的蒙古军事集团,到底是如何考虑战略战术,如何对战争做出规划的很可能,这就是过于“文明”
的吴王府团队,在这片蛮荒大陆,所欠缺的东西。
如果能说明白这些,大概就会知道,蒙古人是如何从塞里斯北边的草原,一路打到这边来的。
如果能从他们的视角了解一下,应该也会有很大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