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麦子熟了几千次学会犁地第一次(2 / 4)

,抓了一大群匪和意大利商人,把这边平定了下来。

原本的老城区太过杂乱,他们就拆除了一部分,在河边建立了新城,作为军团总部的驻地。

到地方之后,两人就分头行动。

杨士官去找他的老战友打听消息,而亚历山大神父则去找基辅神学院的同学——除了应付上级和展示成果,这种集会,也是大家交流情报和物资的场合。

尤其现在,正式的贸易体系还没建立,各个聚落之间,很多时候还是在以物易物。

经常需要他们出面,找其他村镇换点东西才行。

虽然很麻烦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目前,各个新村镇,几乎都还不能自给,要依靠朝廷输入进来的物资维持。

但是,朝廷调拨的物资,都是根据预先的估计,或者地方管理人员的申请,成批调送过来的。

这样的模式,整体看来是很高效的,也确实解决了起步时的困难,但细看起来,还是有不少问题。

像杨士官和亚历山大神父这种搭档,在目前只是少数,属于运气好才碰出来的。

大部分聚落的管理者,要么对于罗斯大地也不是很了解,要么对于自己的工作也不太专业,导致他们的估计并不见得准确,而且经常有缺漏。

再加上环境情况本来就在不断变化,结果就是,大家的估计,有时候会偏多,有时候会偏少,极少有恰到好处的时候。

而且,官府给的每一批物资都很多。

都是凑够一大船,跟着船队一起送过来。

结果,村里需要的物资,总是要么缺乏,要么过剩。

船没来的时候,大家着急也没东西用,只能干瞪眼;船到了,就多出来一大堆,只能在那儿放着

亚历山大神父上书了几次,但他很快意识到,运输部门似乎只关心成本和安全性,并不怎么关注他们接受方是不是便利——这不是人家绩效的范围。

而且,他还没法反驳,因为就算现在,聚落之间依然是大片空白,不知道藏着些什么。

运输线周围,其实也不太平,不能排除盗匪抢劫的可能性,需要军队武装护送。

这都导致运送的成本确实高昂,频率也不可能很高。

大家确实可以申请,要求加急。

但什么是紧急,就已经够吵一番了。

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这边的需求才是最要紧的。

而现在这个情况,上头一时半会也顾不过来这么多,只能先去审查和输送大宗的物资。

其他的,就得自己想办法了。

亚历山大神父在基辅进修的时候,和一个叫格雷戈里的同学关系不错。

现在格雷戈里在西边的查干诺沃镇当神父。

和熊头村不同,那是个早之前就自然形成的集镇。

据说在金帐汗国时代,就已经是地区性的中心了。

因此,经济也相对达,能提供一些手工业产品。

熊头村现在需要一些工具,来维修他们的器械。

但村里一个会打铁的都没有,也缺乏加工工具。

之前刚建立营地的时候,杨士官他们倒是准备了一些,但那些钳子、凿头什么的,用得很快,现在已经不够了。

找军团要,怕是得个把月才能批下来,不值得等这么长时间。

正好现在大家碰头,他就找格雷戈里神父,请他派人回镇上,找铁匠采购来。

开完会回家,正好顺路带回去。

目前,他还没有对换的东西。

不过熊头村那边,有户人家,之前给当地教堂养过蜜蜂。

据那个养蜂人说,村头那边有不少合适的灌木和林地,只要有蜂种,他两口子就可以重操旧业。

亚历山大神父已经让人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