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时候,离建帐已经过了几十年,大家早就不稀罕这东西了。
汗廷当时四面开战,要它还不如直接要钱呢,所以也没答应。”
“当初,老约翰大汗进城时,带着的就是这种仿元朝的钹笠冠。
久而久之,它本身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后世就一直这么沿用着。
那个辫子……”
郭康也比划道:“最开始也是真的,是草原贵族的一种型。
但这东西梳起来太麻烦了,后来大家都留简单方便的罗马型,就把它改成个挂饰了。”
“居然还有这回事。”
朱文奎有些意外:“希腊先生都没给我仔细讲过,估计也是觉得官家们太丢人,为尊者讳了吧。”
“官家是什么鬼。”
让娜听他这么说,笑了出来:“这是你想出来的翻译么?”
“你说这个啊。
我单纯觉得这样翻译比较好记。”
朱文奎解释道:“而且你看,虽然大明的官方外交,对此是不主动提的,但大家都明白,这个巴塞琉斯意译过来,应该就叫皇帝的。”
“我来这里之后,专门对此研究过。
在希腊人自己的认知里,只有波斯的万王之王和埃塞俄比亚的万王之王,与罗马的巴塞琉斯享有同等的级别。
其他自称的凯撒之类,他们是不认的。
这么对应过来的话,这些巴塞琉斯和万王之王之类,级别都等同于皇帝了。”
“但再看看希腊人最近这几个‘皇帝’,又觉得实在配不上。
不管是国力还是能力,也差的太远了。
可能就剩下一个名号了吧。”
他挠挠头,说:“想来想去,不如把这个尊称翻译成‘官家’,既保留了原来的级别,也能显示区分。
应该还可以吧?”
“我觉得非常好。”
郭康果断称赞道:“当年有大儒说,翻译的事情,追求的就是三条标准。
一要忠于原意,谓之‘信’;二要顺畅易懂,谓之‘达’;三要得其神韵,谓之‘雅’。
我看这个‘官家’的翻译,就兼顾信达雅,比单纯音译好多了。”
“你们刚刚不是说这里文化水平不行么。
我明明觉得这说的很好啊。
你是怎么见到这么多有学问大儒的?”
让娜好奇地问:“如果有这种底蕴,那更不应该纠结于希腊女人的问题了啊。”
“大儒都和孔子一样,喜欢周游列国,但一般也呆不久,所以经常说两句就走了。”
郭康开始信口胡诌:“我们缺的主要是能常驻的那种。”
“好吧……”
让娜只好不再追问。
“不过,确实有人和你差不多的想法。”
郭康想了想,告诉她:“之前,史恪给我说,他弟弟史丹这次出使,就准备去寻找一些有学问的大儒回来。”
“他们估计也是这种思路吧——哎,说到底,还就是文化教育的问题。”
他无奈地笑了笑,对朱文奎说:“如果你们父子,能设法让大明派一千个教书先生,来这里常驻,我们就再也不用考虑这么多有的没的了。”
“我们倒是真可以试试。”
让娜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了积极性:“我现在怀疑的,就是目前这些,诸如与希腊女人通婚之类的、‘维持合法性’的措施是否有必要。”
“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摆脱腐朽堕落的希腊文化。
这是我们对于罗马文明的使命。”
她说着,又拉上朱文奎:“哥,你说对吧?”
“这关我们什么事啊……”
朱文奎反应不过来了。
“兴亡续绝是正统华夏王朝的普遍追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