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章 反向锤砧(4 / 5)

之路。然文明交融,贵在渐进。若强行推行周礼,恐激起更大反弹。”

    少年抬手制止:“老师所言极是。但您有没有想过??或许我们不必取代他们的信仰,而是重塑它的意义?”

    “哦?”

    “譬如《论语》中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我们何必争论神是否存在?只需说明??无论耶稣还是昊天上帝,皆是至善之象征,皆可导人向仁。”

    老儒臣怔住。

    少年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西洋油画前??那是意大利画师献上的《圣母抱子图》。他凝视良久,忽然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一段话:

    >“夫仁者,爱人也。不分肤色、言语、庙宇之形制。若彼所谓上帝命人行善,则与我儒家‘亲亲而仁民’何异?若其诫不可杀人,则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归。故曰:万教归仁,殊途同归。”

    他又命人将此文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德文,加盖紫帐汗国玺印,附带一批精装版《四书集注》与丝绸礼服,送往罗马、巴黎、维也纳等十余座城市的大教堂与大学。

    此举初时遭教会激烈抵制,称其为“异端诱惑”。但半年后,一些开明神学家开始引用此文解释“普世之爱”,甚至有修道院自发组织“儒耶对话会”,探讨“孔子是否为外邦先知”。

    而在民间,商人、工匠、学生纷纷以能背诵几句《论语》为荣。街头出现了一种新玩具:旋转木盘上分别绘有孔子、耶稣、亚里士多德头像,孩童拨动指针,谁被选中,就要讲一个关于仁爱的故事。

    文化之战,悄然逆转。

    ---

    春分之日,罗马郊外举行了一场奇特的仪式。

    一座新建的“东西合璧堂”正式揭幕,建筑风格融合拜占庭穹顶与中式飞檐,屋顶镶嵌琉璃瓦,檐角悬挂铜铃,风吹时发出清越之声。

    堂内无偶像,唯有一幅巨型壁画:左侧是孔子杏坛讲学,右侧是耶稣登山训众,中间一条金色长河贯穿东西,河上漂浮着《诗经》《福音书》《理想国》等典籍,岸边孩童携手共读。

    主持典礼的,竟是卡洛?马尔切洛本人。

    一个月前,他突然宣布辞去教廷职务,闭关修行四十日。出关后宣称自己梦见一位东方贤者对他说:“真理不在排斥,而在对话;不在征服,而在理解。”随即发表《七日书简》,呼吁基督教与东方智慧和平共处。

    此举震惊欧洲,有人称他为“叛教者”,也有人奉其为“新先知”。

    吴王得知消息后,只淡淡一笑:“他终究没能抵挡住内心的光明。”

    然而无人知晓的是,就在揭幕式当晚,卡洛独自走入密室,从箱底取出一封未曾拆封的信??信封上盖着紫帐汗国御印,内容仅有两行:

    >“君之所行,乃吾之所望。然风暴将至,汝须谨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