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周慕云会意,立即着手安排。
数日后,沪市东区一家名为昌隆商行的贸易行,突然开始向外出售粮食、棉纱等战时紧缺物资。这一情况很快引起了各方关注,自然也传到了张万霖耳中。
"查清楚这家商行的底细了吗?"张万霖沉声问道。
手下连忙回禀:"大帅,这家商行是去年成立的,老板姓吴,是徽商。之前贸易行的规模不大,不知为何最近突然囤积了大量物资。”
“据小的探查,他们仓库里囤积的粮食至少有十万斤,棉布不下五万匹。"
张万霖略一估算,这批货物价值约二十万法币,在沪市商界已属中等以上规模了。
自从当上"新亚和平促进会"会长后,他协助日军征购物资的权力更大了,胃口也随之膨胀。这批货物若能低价吃进,转手卖给日本人,至少能赚五万。
但让他迟疑的是,这样实力的商行在沪市理应有些背景,他却从未听说过。
"万霖,这种商行有什么好顾虑的?"坐在一旁的俞峰不以为然地说道。俞峰是张万霖的亲家,也是他生意上的得力助手。
张万霖犹豫道:"能在这种时候搞到这么多紧缺物资,恐怕背后有靠山。"
"怕什么,现在整个上海滩,谁不知道我们有76号和日本人撑腰?就算有背景,还能硬过皇军?"
这番话说到张万霖心坎里去了,自从公开投靠日本人后,他的势力迅速膨胀,连租界里的外国人都要给他几分面子。一个小小的商行,确实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