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1443细节(2 / 4)

皇帝也正在看着内阁送来的护照样本。

大明护照看着精致,其实制作倒是简单,一个时辰银作局就能做出几十份这样的东西来,直到材料用尽。

内阁在商量定下来此事后,马上就在首辅值房由申时行代笔写下奏疏,派人直接送到冯保手里。

之所以大明认为此事比较重要,主要还是因为以前曾有海商向衙门报告,有南洋华商冒充大明商人和夷人进行交易,之后发生交易纠纷。

这让真正的大明海商外出后,曾经因此影响到他们的生意。

对于欧洲人来说,看着这些华人和大明商人外表无区别,自然就以为是。

魏广德搞出的护照,之所以得到徐学谟支持,也是他想到此事。

以后有护照发给外出大明商人,商人们就能以此证明身份。

凡是拿不出护照的商人,即便自称大明人,也不能被承认。

而在大明,若不是和葡人、西人极为熟悉,也是很难分辨这两国人的外貌差别。

现在来月港、松江府的外商主要也就是他们,英国商人还未出现,自然不算。

“这个法子倒是好,礼部说有南洋海商拿着我朝发放的勘合冒充大明商人的,以后用护照表明身份,免得小国寡民冒充我大明商人在外招摇撞骗。”

冯保满脸堆笑在

“看着是不错,可也太简单了。”

陈太后觉得这“护照”做的精致,就是太好造假了。

“太后,此事好办,嘿嘿.....”

冯保马上开口说道:“此物是内阁委托银作局所做,不妨以后这护照就由银作局负责制作,不仅可以保证质量,还能加入一些外面没有的技术。

来之前我找内宝钞局问了下,比如这绢布就可以换成印制宝钞用的桑皮纸。

桑皮纸只有内廷才能置办,民间是禁止使用的,再有内宝钞局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印制宝钞的任务,可以把宝钞上的印制技术用到这里面.....”

冯保在,发到

还有就是在护照背面刻字,那都是小事儿,防伪技术主要体现在纸和印制手法上。

说实话,大明负责印制宝钞的宝钞提举司和内宝钞局现在真的是无事儿可干,以前印制的宝钞现在都发不出去,成了个空架子衙门。

但是内廷还得保留这些人,特别是掌握特殊技法的匠人。

后世都说大明宝钞几乎没有伪钞,因为那东西太不值钱,进行伪造只会亏本。

这说法其实是不对的,特别是明朝几代皇帝时,宝钞其实是主要流通货币,那会儿民间可是严禁流通铜钱和金银的。

宝钞难以伪造,才是少有伪钞的主要原因。

宝钞的用料,据相关文献记载,明代沿用的是元代的制钞方法,在制钞的原料上选用的是桑穰,也就是桑树剥掉皮后,桑树皮与树肉之间那极薄的一层内皮,这种材料特别不容易仿造。

当时官府对于钞料的管控可谓极其严格,这使得伪造者几乎就没有了原料的来源,相当于直接从源头上将想要伪造宝钞的这一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了。

此外,印制宝钞用的铜板使用了精湛细致的雕刻技术,如此高难度的雕刻技艺使伪造宝钞的人很难按照原样刻印。

还有,大明通行宝钞的正面盖有两方红色的官印,一方是“大明宝钞之印”,另一方是“宝钞提举司印”;大明宝钞的背面也盖有两方印章,红色官印为“印造宝钞局印”,以及油墨印的钱币面额。

这些印章都有相应的防伪暗记,在当时民间是很难仿造的。

更别说宝钞的印刷,还是用了一种特别麻烦的“飞白”字体。

这种字体看上去像是墨迹未干就被揭开,形成独特的断痕效果,民间工匠根本无法模仿这种高超的印刷技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