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终极任务(1 / 5)

    2010年后大量热钱涌入影视业,资本跑通了‘流量明星+粉丝经济’模式,导致资本更依赖导演、明星而非制片人把控质量。

    国内也相当缺乏兼具艺术鉴赏力与商业运营能力的职业制片人。

    多数制片人出身金融或行政背景,创作干预能力弱,常沦为融资工具或挂名职务,实际决策权常常被投资方或导演架空。

    观众和媒体也习惯将电影视为导演个人作品,强化导演的文化权威。

    艺术电影节,如戛纳、柏林以导演为评奖单元,进一步抬高导演地位。

    在这个过程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徐光头,赵燕子等明星转型的制片人,但他们能成功更多依赖个人影响力而非专业制片能力。

    不过制片人中心制并非一直没能在国内生根发芽,国内电视产业自己玩死自己后,爱优腾一统天下,就采取了制片人中心制。

    因为这样的模式与互联网公司管理项目的架构天然吻合,视频网站寻找自己信得过的制片人,然后制片人拉起队伍操盘项目。

    但没学到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的精髓,弊端却学了个十足十。

    网剧的画质,服装道具是越来越精良了,但整体剧集的质感却比十几二十年前的剧差太多。

    而且一个题材火了,马上有许多跟风之作冒出来抢流量热度。

    当下现况是投资方都更愿意选择信任导演,演员与经纪人都更愿意跟导演合作,编剧更愿意直接跟导演沟通。

    制片人,制片人是哪根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