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收获的季节(1 / 2)

庆典结束,也到了农场采摘棉花的季节。

10月3日上午10点,一溜五辆汽车驶进了岁丰农场,站在农田边上,望着一望无际、犹如白云般的棉花田,靳庆黎和姜明初、张良辰等人都是笑容满面。

虽然现在放卫星的农村非常多,但是,作为高级干部,他们自有自己的判断,岁丰农场的产出没有丝毫水分,这可都是能亲眼看到的实打实的收获啊。

叶广富急匆匆的从田里赶了过来,大声汇报道:“各位领导,岁丰农场今天开始采摘棉花,请指示。”

靳庆黎问道:“叶场长,籽棉亩产量有没有初步统计?”

“靳部长,按照何雨柱副厂长的指示,我们今天专门组织工人集中采摘了50亩棉田,经过称重,共收获籽棉斤,平均亩产2505斤。”

“这产出不低呀,比去年的平均棉花亩产高出将近100斤。”

张良辰大声道。

姜明初心算过后说:“这产值确实不错。

平均亩产2505斤,5000亩就是626吨,按6:4的比例计算,能收获棉籽375吨、皮棉251吨。

现在1斤皮棉售价17元,如果全卖了,你们农场就能挣到85万元。

棉籽可以用来轧油,1公斤棉籽可以出油3两,375吨棉籽能产油11万斤,一斤油售价7毛,你们又能挣到85万元。

柱子,你原先的计划没错,如果给你一万亩田,产出确实够方便面厂一年的面粉用量,不,是还有节余。

可惜呀,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土地。”

何雨柱不由暗叫佩服,姜副部长的心算能力太厉害了,再加上他本身能力突出,副部长绝对不是他任职的终点。

同时,何雨柱还是觉得有些遗憾,这些棉花不可能按姜副部长的测算来确定价格。

因为现在是计划经济,棉花是统购统销的物资,农场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将产出的棉花在缴纳农业税和必要的自用部分外,其他的要全部卖给国家。

张良辰说:“去年,全国棉花总产量是315万吨,农场5千亩的产出竟然就占了总产量的千分之二,这绝对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

何雨柱对于这个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姜副部长漏算了养殖区的产出,不由说道:“领导,你可是漏了我们农场其他的产出。

农场现在有鸡2万多只,鸭7千多只,鹅2千多只,每天产蛋3千多斤,猪有0头,鱼塘里的鱼没办法统计,但加上农场大棚的产出、边边角角的土地上种的玉米、红薯等作物,我们这个农场一年的产出,已经足够我们购买方便面厂全年的面粉使用量了。”

靳庆黎大笑道:“说的不错。

柱子,谢谢你呀,你提出的三种作物套种模式现在可以确定已经成功了。

回去之后,我立刻就给你请功。”

“谢谢靳部长。”

何雨柱赶紧感谢,既然成功了,得到回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用谢,这是你应得的。”

说完,靳庆黎又看向张良辰说:“张部长,我觉得咱们趁着岁丰农场采摘棉花的时机,召集全市所有大队的干部来岁丰农场参观学习,由农大的教授和农场的负责人现场讲解,让他们回去以后,在大队里进行试点种植,逐步推广这种套种模式。”

“我同意这个提议,这个现场推广会的机会太难得了。”

张良辰看向身边一位中年人说:“李局长,这项工作,由你们农业局来统筹安排,度要快。”

“是。”

趁着三位部长和农大教授们交流的时间,叶广富专门将何雨柱拉到一边说:“农场的工人向我们反映,想让农场把棉花列为福利。”

何雨柱立刻答应道:“可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