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漱过后,何雨柱出了院门,立刻就闻到了熟悉的香味,这是胡同里独特的香气,这是京城早餐铺子传出的特有的烟火之气,油香。
他没有先去吃早餐,而是去了南锣鼓巷供销社,菜当然要早点儿买。
进了供销社,何雨柱随便看了看,并没有多少菜,于是就迅的买了两个大萝卜,装入麻袋就回家,等快到了四合院门口,走到街道拐角,趁着没人,里面就多出了十斤面粉、十斤大米、十斤玉米面,还有萝卜、菠菜、茄子、韭菜、葱姜蒜等蔬菜。
这个时候的供销社,都是由四九城的内城居民集资兴建,主营副食品,兼营废品回收,全称叫做“合作经营供销社”
,自负盈亏,属集体单位,集资市民叫“社员”
,每年年底,社员们可以根据经营情况分红。
1956年公私合营,四九城胡同里冒出来很多“副食店”
与“供销社”
并存,一般来说,“副食店”
属于国营,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市民凭本购买东西的主要地方,规模较大,还卖水果和蔬菜,物资来源充足。
而供销社规模较小,f不把紧缺商品批给供销社,到了六十年代,副食店和供销社经营的货品基本都一样了。
南锣鼓巷供销社就位于沙井胡同,是景阳胡同的相邻胡同,距离非常近,有三间门脸儿房,一般只有早上有菜,而且以素菜为主,等过了8点钟,不要说肉菜,就是素菜都没有了,附近的人要是下午买菜,就只能到东单菜市场、朝阳菜市场去买,那是大市场,就是下午都可能会有肉菜。
走进院门,前院并没有看到人,噫,阎埠贵竟然没有守在门口,有些奇怪呀。
也许有人会说,他守在门口的习惯,是在他成为院里的三大爷开始才养成的,其实不是,这个习惯,在何雨柱的记忆里,一直都有,只不过在成为三大爷以前,他没有多少心思和胆子从住户手中占便宜。
等他成为三大爷,因为要防敌特,防备陌生人进院子,包括晚上为大院锁门开门,都是他的工作,所以他更加理所当然的守着大门,看见进来的人手上拎着东西,他都会好奇的去看都是什么,如果能占到便宜,那当然就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