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老僧思忖了一下,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清净自在。”
谢玉双手合十给老僧恭敬行了一个佛礼,说道:“谢大师!”
老僧突然反问谢玉:“不知施主如何看待:“释、道、儒三家。”
这问题老僧问的突兀,谢玉思索了下回道:“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国人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
“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
说到这里谢玉停顿了下,欲言又止,因为谢玉知道有些话,不是适合这个时代的。
只是老僧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
“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
“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谢玉思虑许久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
“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
“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
“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