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他去西北大学参加活动时,认识了个女大学生。
对方总主动跟他聊天,长得也挺对他胃口,而且特愿意亲近他。
他心里正有点动心呢,毕竟对方看着确实不错。
可现在听吕睿和陈思成这么说,他突然觉得还是要好好掂量掂量。
自己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要是被人骗了,岂不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
临近10点,酒局正式散场。
演员们各自道别离开,吕睿则和侯宏亮、康洪雷、兰晓龙三人转去了隔壁茶室。
刚坐下,吕睿瞥了眼侯宏亮那按捺不住的神情,便笑着开口:“又有新项目了”
“佩服!吕董这洞察力真是……”
侯宏亮话没说完,就被吕睿摆手打断:“行了,别拍彩虹屁了,有新项目就拿出来我瞧瞧。”
闻言,侯宏亮和康洪雷同时看向兰晓龙。
显然,剧本是他打磨的。
兰晓龙当即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迭装订好的剧本,双手递到吕睿面前,客气道:“拙作,不值一提,还请吕导过目。”
吕睿笑了笑,接过一看封面,只见上面赫然印着《我的团长我的团》七个字。
他眼底掠过一丝了然,随即翻开剧本看了起来。
“这剧本的灵感,来自于我对中国远征军的关注。”兰晓龙在旁缓缓开口,认真介绍,“背景定在滇缅抗战时期,我没直接写真实部队,而是虚拟了一个团、一个团长。
但团里的人,都是从五湖四海凑来的‘散兵’,有逃兵、有学生、有老兵。
剧情里会把‘第一次入缅作战’、‘败走野人山’、‘松山战役’这些真实历史事件,揉进这个虚拟团的经历里,让故事既有历史厚重感,又能通过小人物的视角,把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写透……”
康洪雷在一旁补充,语气里满是感慨:“老兰这剧本,真是写到我心坎里了。
大的故事脉络都有史可依,没瞎编乱造,但又跳出了传统战争剧‘高大全’的套路,专写那些‘不完美’的士兵。
他们会怕、会逃、会吵架,可到了该扛事的时候,又能拧成一股绳,这算是开创了中国战争题材剧的新路子,只是……”
他话没说完,兰晓龙就轻轻叹了口气:“其实这剧本编纂时,我拿给不少业内人和专家看过,评价却褒贬不一。
有的专家说,把抗战写得这么‘零碎’,没突出英雄气概,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可也有学者夸,说这才是真实的战争,是在还原人性,我心里没底,才想着趁今天大家都在,一起研究一下。”
侯宏亮始终没开口,但视线却没从吕睿脸上挪开。
他想听听吕睿的意见,看要不要投资这个项目
但三人不知道的是,吕睿其实对这部剧早已熟知,甚至包括前世这部剧引发的争议也清楚。
说到底,这就是精英创作者追求的“真实人性表达”,和大众习惯的“英雄叙事形式”没对上。
通俗点讲,就是想讲的太深,观众一开始没接住,但这恰恰又是它的价值所在。
翻看完最后一页,吕睿抬起头,语气肯定道:“不错。”
兰晓龙眼前一亮!
侯宏亮连忙追问:“吕董,这剧能拍”
“能拍。”吕睿微微点头,略一思索后说道,“思想内涵够深,精神立意也正,没把战争写成爽文,反而盯着小人物的挣扎,这才是对历史的敬畏,而且这种风格能引领战争剧的新方向,值得做。”
康洪雷听了,忍不住道:“这剧风险可不小,要打破常规,得有试错的勇气,拍出来可能不被市场立刻接受,投入的成本也不会低。”
吕睿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睿视界别的可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