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多种因素影响下,西影的衰败也成了必然。
但是嘛……
吕睿眼珠一转,忽然想起了西影的那些“老前辈”们。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西影整体经济效益虽然不行,但论到牌面、资历、行业地位,谁能比得过
要是可以让他们也来帮帮忙……
一念至此,吕睿先礼貌客气地回复了那些制片厂人员发来的消息,而后取出笔记本电脑,继续投身于剧本创作之中。
原本他还在忧虑,自己筹备的这个剧本在过审时或许会面临不小的阻碍。
但如今,形势逐渐明朗起来。
正如古人所言: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遇到问题,总归会有解决的办法。
当然,他自己肯定也不会莽撞行事,去触碰那些敏感雷区。
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男主患的是艾滋病,剧情主要围绕抗艾药物展开。
而《我不是药神》经过改编后,男主成了生意人,关注的是白血病患者急需的仿制特效药格列宁。
这两部电影都是各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可不是简单拿来汉化或改编后就能开拍的。
特别是艾滋病,在国内,这是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词汇。
吕睿自然不会傻乎乎的照搬。
套用框架和部分情节就行了,主演脉络还得选择新的主线。
经过这段时间打听、搜集消息,他给男主设定的身份背景是一名“肝癌”患者,聚焦的“高价救命药”是索拉非尼。
根据前世记忆,这款药会在明年年末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进入了国内市场,并在随后成为了晚期肝癌治疗的靶向药。
但当下,它在国内却属于尚未获批的新药,国外价格更是高得惊人,普通患者根本无力承担。
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患者只能选择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可治疗癌症的高昂费用,又岂是普通家庭能负担得起的
这恰恰贴合了当前的时代背景。
一次偶然的病友聚会,主角得知国外有价格相对低廉的仿制索拉非尼。
起初,他只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冒险托人从国外代购。
但看着身边病友们同样绝望无助的眼神,他心中的正义感被点燃,毅然决定要为大家开辟一条“生命线”,哪怕前方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
如果说“系统”是助力吕睿成功的关键金手指,那么“重生”对他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优势。
但凡他没看过《我不是药神》成片,不知道索拉非尼会在明年9月获批进入中国市场,这个剧本都改不成!
而现在,不仅剧本改编工作进展顺利,后续还有可能借助政策热度,进一步扩大影片的影响力。
这局面简直赢麻了!
与此同时,就在吕睿忙着改剧本时,杰森布乐姆这边《灵动:鬼影实录》的宣传也在有序推进中。
所有前期宣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心理、听觉和视觉暗示的方式诱导观众,让他们相信发布的消息、视频、乃至于电影正片都是真实的。
这就跟心理学上的潜催眠是一个道理。
最佳案例就是《女巫布莱尔》,不过这部电影拍的太粗糙,虽然费了大价格的宣发投入,也确实带来了可观收益,但电影导演和主创等却全被骂成了臭狗屎。
可《灵动:鬼影实录》却不同。
虽然这部电影的宣传也带着“欺骗性”,但电影本身却足够精彩真实。
200万美元的成本投入,绝对可以让观众们满意!
所以,即便宣传规模和欺骗性铺得大,但从主创到发行团队,没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用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