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无声无息的变局(2 / 3)

暖青寒 夏不疑 1584 字 12天前

着这些事。孩子们长大了,心思也活了,顽皮得紧,让你这做长辈的操心了。”

梁王面色沉静,语气温和而恭谨,“臣弟愚钝,老眼昏花,耳不聪目不明,不能为皇兄分忧。能做的,也就是替皇兄跑个腿,递个话,传个信,尽心办事,略尽绵力罢了。”

“呵呵,”圣上笑着又咳了两声,转向角落,“黄伴,你瞧朕这弟弟,明明是咱们这些人里眼光最毒、耳朵最灵的,偏要在此妄自菲薄。”

黄公公如影子般侍立在御座斜后方的阴影里,眉眼低垂,仿佛入定。

直到圣上眼风扫过,他才倏然活络,脸上堆起菩萨般的温和笑意,“陛下所言极是。梁王殿下实是陛下最得力的臂膀,老奴偶尔听王爷点拨一句,那真是半辈子没想通的关窍,豁然就开了呢。”

能做稳掌印太监,最难拿捏的,便是这笑的分寸。

黄公公脸上在笑,话里带笑,可他身上那件赭色葵花胸背团领衫却纹丝不动,连腰间那根犀角带,也稳稳地贴合着身形。

梁王虚扶着圣上倚坐御座,目光顺势落向桌案上随意摊开的两幅画。

一幅竟是失传已久的《五牛图》。

他一眼认出,那华丽而不失庄重的装裱,定是出自致仕的宫廷裱画圣手卢大师之作。此等重礼,搜寻不易,装裱更显诚意,足见献礼者之用心。

另一幅则截然不同,异常简朴。

画中一棵盘根错节的枯树上,羽翼已丰的成年鹳鸰正俯身,将口中衔虫喂与巢中引颈待哺的幼雏。枯木以干笔焦墨疾速皴擦,苍劲古朴,鹳鸰则寥寥数笔水墨挥就,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透着一股即兴天成的意趣。

这笔锋略显凝涩,甚至带些笨拙,绝非名家手笔,倒似信手涂鸦。

装裱也仅用最普通的仿古宣纸浅托一层底,无一丝镶边,看起来像是一张未完成的画心。

这般质朴,想必是赵王的手笔了。

梁王目光移至画的边角,果然,有一行墨笔楷书:“儿臣樘谨绘《枯木鹳鸰图》”。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偶见庭前老树栖禽,感念天伦,信笔涂鸦,以博父皇一笑。”

刻意的偶见与精巧的信笔,不愧是以真性情着称的赵王。

梁王未发一语,只微微躬身,眼神沉稳如水。

殿内一时万籁俱寂,唯闻冰融之水,滴落铜盆,清响泠然。

圣上平复了喘息,略显慵懒地倚回软垫,指尖缓缓捻着沉香木念珠,朝画作方向抬了抬下巴,“八弟,你看这画如何?”

梁王目光扫过两副画。

圣上问的,自然只是那幅《枯木鹳鸰图》。

“是赵王的孝心。”梁王笑意随意,“既寻来名画,又亲手作画,可谓用心良苦。”

“确实良苦用心,”圣上垂眸看着手里的念珠,面无表情,“他跟朕说,时刻惦念朕,只愿常伴左右,为朕分忧,才作了此画。呵,你瞧,这老鸟哺雏...是在提醒朕,莫忘了他这个儿子,让朕给他个机会。”

梁王目光微动。黄公公提过,太子也送了画。此刻案上,却不见踪影。

两虎相争,岂容并立。

圣上是绝不会将二人的画作,并置欣赏。

圣上眸光微抬,侍立一旁的黄公公即刻会意,轻声解惑,“太子殿下送来的,是一幅前朝的古画《千里江山图》,陛下吩咐,已交司礼监登记造册,收入内府库了。”

看来,是不配摆上台面。

“那个孽障,竟敢欺瞒于朕,行此大逆之事!”圣上语声骤寒,目光锐利如鹰,随手将念珠不轻不重地按在案上,“若非许家那孩子查出紫雪散一事,险些连朕都要被蒙在鼓里!幸得八弟你及时提醒。”

“孩子大了,翅膀硬了,管束不住也是常情。”他收起冰冷,笑着看向梁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