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最南端的海岸线蜿蜒曲折,是海上日复一日的冲刷勾勒而成。
在这片连绵的海岸线上,坐落着一个名为“望海村”的小渔村。
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沙滩与山林之间,家家户户的屋顶都覆盖着茅草,墙壁是用海边的黄泥混合着贝壳砌成的,阳光一照,便泛着淡淡的暖黄。
这里的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生存法则。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云层,渔夫们便扛着渔网、驾着渔舟出海;傍晚,伴着夕阳的余晖,载着满船渔获的渔舟陆续归港。
海风里永远夹杂着鱼腥味与海盐的气息,渔网晾晒在各家的院墙上。
五颜六色的贝壳被孩子们串成手链,挂在窗前,风吹过,便发出“叮铃叮铃”的清脆声响。
这天傍晚,夕阳如同一个巨大的金盘,悬挂在海平面上,将天空染成了绚烂的橙红色,海水也被映照得波光粼粼。
一艘小巧的渔舟破开金色的浪涛,朝着岸边缓缓驶来。
舟虽小,行驶起来却异常平稳,在颠簸的海面上如同离弦的箭般灵活,显然驾驶者对船只和海水的掌控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船头立着一个年轻小伙子,他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肤在夕阳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肌肉线条流畅而紧实,每一块肌肉都透着蓬勃的力量——那是常年与海浪搏斗、与渔网较劲练出来的结实身板。
他的头发被海风吹得有些凌乱,额前的碎发贴在饱满的额头上,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船板上,瞬间被海风蒸发。
他的面容俊朗,眉眼深邃,鼻梁高挺,嘴唇带着健康的淡红色,此刻正紧握着船桨,手臂微微用力,精准地操控着渔舟的方向。
海浪偶尔会将渔舟推得晃动几下,可他却稳如磐石,脚下如同生了根一般,每一个动作都利落而熟练,显然是掌握船与水技艺的老手。
这个小伙子便是夜鸣,是望海村最年轻也最出色的渔夫。
村里的老人们常说,夜鸣像是天生为大海而生的。
他对海浪的节奏、海风的方向有着惊人的敏感度,哪怕是在迷雾重重的海面,他也能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