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天下,不再是读书人一家的了(5 / 10)

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帝国就不可能由一个阶层一家独大。

    如今的局面,其实就是读书人已经不可能独自来推动这个国家前进了,其他阶层出了力,自然有资格要求权力。”

    作为广南大儒,陈韶昶还是很有见解的,共和议会能出现,就是因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已经不全是从科举出身。

    农工商三个阶层,都出现大量出色人才在推动社会进步,那就不可能不给他们权力。

    这底层逻辑,其实跟法兰西大革命是一样的。

    只不过中华帝国由于盘子大,能分好处的地方多,政体和社会阶层也远没有法兰西那么僵硬和黑暗。

    所以不会爆发大革命,甚至很难有激烈冲突出现,而只是进行一些制度上的修正。

    “是的,科举之路不能满足天下英雄的进步之路,共和议会作为替补也不错,至少可以缓和矛盾。

    至于被监督,就如郑阁老所说,当成民间都察院就是了,身正不怕影子斜。”谨身殿大学士钱大昕也赞同。

    他当然会赞同,自从皇帝为了给他敬重、怜惜的十六岁殉国英雄夏完淳延续香火,把跟夏完淳有一定血脉关系的钱大昕定为夏完淳后人之后,钱家在江南的地位就突飞猛进了。

    至今,钱大昕兄弟这一脉,已经是松江府的大豪商之一了,下面的子孙不想进学,进不了学的一大堆。

    如果真要开共和议会,钱大昕或许会权力受损一下,但他那些子孙可就都有免死金牌了。

    剩余几个人,比如次辅文华殿大学士刘墉,华盖殿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