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低人权的优势(1 / 11)

    新港,金狮码头,晨光微亮,数百个码头工人已经忙碌半天了。

    他们把来自南暨岛(爪哇岛)的大米一袋一袋的卸下来,然后装上从鲁藩彭州产的沙金、果脯、干鲍、虾干,宋城(宋卡)产的燕窝等本地特产。

    当然,这些大米只能卸下来三分之一,其余哪怕压根卖不了多少钱,也只能带着北上。

    因为按照大虞的律法,五百吨以上的大船从南洋回神州赤县,都必须要装载相当于本身货物价值百分十五到百分之三十的粮食。

    没有这些粮食,轻则不让你进入港口,重则已经谈好的税收优惠直接取消。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朝廷需要南洋的粮食北上,以缓解两广、福建甚至是江南的粮食短缺现状。

    这些年,大虞朝的工业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以至于连北河平原(红河三角洲)、珠江平原乃至江南这样的地方,粮食产量都开始锐减。

    北河平原已经完全形成了全门类的煤铁产业,珠江平原的轻重工业也一日千里。

    这两地大量劳力都被吸引到了收入更高更稳定的煤铁行业,种地已经不是年轻人的首选了。

    至于江南,则是经济作物大行其道,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一直想搞而搞不成的改稻为桑,在如今的江南,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同时,由于工业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向着这几个地区大规模汇聚,使得粮食需求比以往增大了数倍。

    而上游的赣北、湖广和四川,又由于大量民夫在极小规模的均田却不限制兼并后,纷纷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