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苟活者能评价的,家产没了算什么,总还可以挣嘛。”
听到兄长言语中的萧索与向往,郑端也沉默了,随即他怕郑庆冲动,又赶紧劝道:
“阿兄,看开点吧,故国回不来了,咱们还有这么多族人要你照拂呢,安舍也还这么小。”
轻轻的脚步声传来,一个六岁多,粉妆玉琢的小娃娃举着一块糕饼跑到郑庆面前,奶声奶气的喊道:“阿爸,给你吃。”
郑庆脸上的紧绷的神色融化了下来,他轻轻将地上的儿子抱起,“我的安舍真乖,阿爸不吃,你吃。”
小娃娃听完,这才小心翼翼的大口吃了起来,郑庆把妻子招呼了过来,“安舍六岁了,一直没有大名,今日就给他取一个吧。”
妻子点了点头,郑庆看着远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不智但有志气。
我等不敢效仿,却应知其德而敬畏仰慕,安舍的大名,就取论语中君子怀德,叫郑怀德吧。”
郑庆正是嘉定明香人出身,他的曾祖父郑会在郑克爽降清之前,随杨彦迪的家眷,一同来到了湄公河平原。
到了郑庆父亲这一代,在嘉定东北的边和城开始发达,逐渐成了大豪商。
郑庆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是边和士林的风云人物。
他还花钱在广南买了个安场该队的从六品官职,主管安场这个小场镇的税收、治安等事情。
不过为了儿子安舍的教育,郑庆这些年逐渐把家族的重心,转移到了嘉定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