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跪倒在地:“弟子愚昧!
多年来只知追名逐利,伤害无数,今日方知大错特错!”
老僧点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你且看——”
老僧袖袍一挥,洞壁上显现出种种景象:那被赵德昌逼迫的茶农,正与家人抱头痛哭,家中米缸空空如也;又有昔日被赵德昌欺压的商人,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赵德昌看得心如刀割,泪流满面:“我造孽深重,该如何补救?”
白象走近,用长鼻轻抚赵德昌头顶,目光中充满鼓励。
老僧道:“从今往后,以诚待人,以善立业,广结善缘,自有福报。”
赵德昌叩再拜:“弟子谨遵教诲!”
当他抬头时,老僧与白象均已不见踪影,洞中只余他一人。
赵德昌恍恍惚惚走出山洞,返回破庙。
仆人见他神情恍惚,关切询问。
赵德昌只是摇头,命人立即启程。
回到家中,赵德昌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先派人给那茶农送去百两银子,又取消了不平等的契约,按市价重新结算。
接着,他一一寻访昔日欺压过的商人,或赔偿损失,或道歉修好。
起初,人们都不相信赵德昌真心改过,以为他又在耍什么诡计。
但时日一久,见他言行一致,乐善好施,这才相信他是真的洗心革面了。
赵德昌的生意经也彻底改变。
他坚持公平交易,童叟无欺;遇到穷苦人家,常减免费用甚至慷慨相助;他还定期捐资修路筑桥,救济孤寡。
渐渐地,“赵扒皮”
的绰号无人再叫,取而代之的是“赵善人”
的美誉。
说来也怪,赵德昌行善之后,生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越红火。
人们都愿意与这样诚信仁厚的商人打交道,他的茶叶远销四海,家业比从前更加兴旺。
三年后的一个春天,赵德昌再次来到峨眉山。
这次他不是为经商,而是为朝圣还愿。
行至当年避雨的那座破庙,现庙宇已修葺一新,香火旺盛。
庙中供奉的,竟是普贤菩萨,而菩萨座下,正是一尊六牙白像的塑像。
赵德昌焚香跪拜,虔诚祈祷。
忽见一位老僧从殿后走出,笑吟吟地看着他。
“大师!”
赵德昌认出正是当年指点他的老僧。
老僧点头:“施主这些年的善行,老衲都已知晓。
善有善报,因果不虚啊。”
赵德昌恭敬道:“若非大师与白象指点,弟子至今仍在迷途。
不知那白象现在何处?弟子想当面拜谢。”
老僧微笑,指向庙外:“你往当年那山谷中去,或能得见。”
赵德昌依言前往。
山谷依旧清幽,溪水潺潺,野花烂漫。
他静静等候,直到夕阳西下,却不见白象踪影。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忽见林间白光一闪,定睛看去,只见白象站在不远处,目光依然纯净慈悲。
赵德昌快步上前,躬身便拜:“多谢尊者当年点拨之恩!”
白象轻步走近,用长鼻轻抚赵德昌头顶,一如三年前。
然后它转身走向林中,身影渐渐消散在暮色里。
赵德昌站在原地,心中充满宁静与喜悦。
他知道,这是白象在告诉他:你已走上正道,好自为之。
回到家乡后,赵德昌更加致力于行善积德。
他活到九十高龄,无疾而终。
临终前,他告诉儿孙:“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不是在商场获利,而是在峨眉山得遇白象,洗心革面。
你们要记住:钱财如流水,来时匆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