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庆年间,有个叫柳毅的书生,本是江南人氏,因家境贫寒,带着老母北上汴州投亲。谁知亲戚早已搬走,母子二人便在西郊汴河岸边赁了间破屋暂且安身。
柳毅每日除了读书,便是到汴河边捡些柴火,偶尔帮人写写家书,换几个铜钱度日。这年清明前后,连下了几天春雨,河水涨了不少。雨停后,柳毅照旧到河边拾柴,忽然看见淤泥里有什么东西闪闪发光。
他弯腰捡起,竟是一面巴掌大的古铜镜。这镜子做工精巧,背面刻着云水纹样,虽然埋在泥里不知多久,却一点锈迹也无。柳毅心想正好给母亲梳头用,便用衣袖擦干净,揣入怀中。
当晚,柳毅在油灯下读书至深夜,忽然听到“叮”的一声轻响。他抬头一看,那面铜镜竟自己从桌上立了起来,镜面泛着幽幽青光。更奇的是,镜中映出的不是屋内景象,而是汴河夜景——月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连岸边的柳枝都看得分明。
柳毅以为眼花,揉了揉眼睛再看,镜中景象依旧。他好奇地拿起镜子细看,只见镜中河水忽然泛起涟漪,一只小小的纸船从镜面边缘缓缓驶出。船上隐约有个白色人影,随着小船缓缓向对岸漂去。
“怪事,怪事!”柳毅啧啧称奇,忙唤醒母亲来看。等柳母披衣起身,镜中景象却已消失,又变回普通的镜子。
第二夜子时,镜子再次显现异象。这次柳毅看得更加仔细,那纸船上的小人影竟能看出是个老妇模样,船到对岸后,人影便消失不见。
如此过了数日,柳毅终于明白,这镜子每夜子时便会显现汴河风光,并有纸船渡魂。他想起了民间传说——清明前后,鬼门关开,滞留人间的孤魂需渡河往生。这镜子,竟能照见阴阳!
柳毅心地善良,想到这些孤魂或许都是无主亡魂,无人祭奠,便每夜在镜前点上一炷香,默默祝祷它们早登彼岸。
却说附近有个叫赵虎的恶霸,是这一带有名的无赖。这日他来寻柳毅“借”钱,恰巧柳毅不在家。赵虎在屋里东翻西找,无意中发现了那面铜镜。他见镜子古雅,顿生贪念,顺手揣入怀中。
柳毅回家后发现镜子丢失,又听邻人说是赵虎来过,心知必是被他偷去。那赵虎是当地一霸,柳毅母子客居异乡,不敢招惹,只得暗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