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年间,辽东地界已是战火连连,后金铁骑时不时就来骚扰一番。老百姓是今天躲明天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不堪言。
长白山脚下有个叫雪儿的姑娘,今年刚满十八,是药商李守仁的独生女。这姑娘打小跟着父亲识药辨草,学得一手好医术。可惜去年李守仁进山采药遇上暴雪,再也没能回来,留下雪儿孤零零一人。
这天,雪儿正在家中整理药材,忽听外面人声嘈杂,哭喊声连成一片。她推门一看,村头王大爷正拄着拐杖急匆匆走过。
“王大爷,这是出什么事了?”雪儿忙问。
“后金的兵打过来啦!已经烧了隔壁村子,快逃命吧!”王大爷话音未落,又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雪儿心下一惊,回屋简单收拾了个包袱,装了些珍贵药材和父亲留下的医书,随着逃难的人群就往深山里跑。
这一路上,风雪交加,不少人又冷又饿,病倒在路边。雪儿心善,见不得这般惨状,时不时停下来给人诊脉治病。可她带的药材有限,哪够这许多人用?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雪儿望着茫茫雪山,忽然想起父亲曾经在山上搭过一个小木屋,是平日采药时歇脚用的。她决定带大家去那里暂避。
走了大半天,终于在半山腰找到了那座几乎被积雪覆盖的小木屋。屋子不大,挤一挤也就能容下十来个人,可眼下逃难的足有三十多口。
“咱们把雪压实了,围着木屋再搭几个雪屋子,总能抵挡一阵风寒。”雪儿提议道。
众人齐心协力,不出两日,竟真在木屋周围建起了几座圆顶的雪屋。远远望去,好似几个大雪蘑菇长在山腰间。
安顿下来后,雪儿可没闲着。她白天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上山采药,松针、雪莲、冻伤的野果,但凡是能入药的,她都要。晚上就在小木屋里炮制药材,熬煮药汤。
说来也怪,经她手制成的药,效果格外好。一碗热腾腾的松针汤下肚,再重的风寒也能缓过来;一点雪莲膏抹在冻疮上,不出三日便能结痂。
“雪儿姑娘,你这医术真是神了!”一个被救的老婆婆拉着她的手感激道。
雪儿只是笑笑:“都是爹爹教得好,这长白山的一草一木,他老人家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