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河灯引路(1 / 5)

在江南一个叫“柳溪村”的小地方,依山傍水,风景是极好的。村边有条清澈的溪流,叫柳溪,溪水淙淙,终年不息,滋养着两岸的稻田和人家。村里的人,世代以种田打鱼为生,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和和乐乐。

村里有位老婆婆,姓王,大家都叫她王婆婆。王婆婆年轻时也是个人人夸赞的巧媳妇,嫁给了村里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生了个儿子,取名阿水。阿水那孩子,聪明伶俐,长得也俊,是王婆婆的心头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阿水也孝顺,小小年纪就懂得帮父母分担家务,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有出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水渐渐长大,成了个半大小伙子。他不像父亲那样安于种田,而是喜欢上了下河捕鱼。柳溪河面宽阔,鱼虾肥美,阿水凭着一把好水性,常常能打到不少鱼,换回些零花钱,补贴家用。王婆婆虽然担心,但也知道儿子喜欢,便时常叮嘱他注意安全,别逞强。

那一年的夏天,雨水特别多,柳溪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比往年凶险了许多。王婆婆一再劝阿水这几天别下河了,可阿水年轻气盛,觉得涨水鱼多,是个好机会,便偷偷去了。谁曾想,那天水势实在太大,阿水驾着小船去深处打鱼,一个浪头打来,小船翻了,等村里人发现不对劲,赶到河边时,只看到空荡荡的河面和几片漂浮的渔网,阿水,却不见了踪影。

消息传回村里,如同晴天霹雳。王婆婆当场就晕了过去,醒来后,人就像被抽走了魂魄,整日里不言不语,只是呆呆地望着柳溪的方向,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丈夫也因悲伤过度,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村里人帮着打捞了好几天,都没能找到阿水的尸体,只怕是已经被那汹涌的河水冲到不知哪里去了。

从那以后,王婆婆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她瞎了一只眼,据说是哭瞎的,另一只眼也总是红肿着,看东西模模糊糊。她不再打理家务,也不和村里人说话,每天只是坐在家门口,对着柳溪,一声接一声地呼唤:“阿水啊,我的儿,你在哪里呀……”那声音,带着无尽的悲伤和绝望,飘荡在柳溪的上空,听得人心头发酸。

丈夫没过两年也跟着去了。家里只剩下王婆婆孤零零一个人。她更加沉默寡言,只是每天坐在河边,对着流水发呆,仿佛要把整个柳溪都望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