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哑状元(2 / 4)

—那是他周岁时娘系的,说能保平安。\"清明...\"她的声音轻得像游丝,\"娘要去见你爹了...你要好好活着。\"

陈清明拼命点头,眼泪砸在她手背上。娘笑了,从枕头下摸出个蓝布包:\"这是你爹留下的...说是等你满二十再给...可娘等不及了...\"

布包打开,是本泛黄的《春秋左氏传》,扉页上有行小楷:\"吾儿天资未必绝伦,然赤子之心天地可鉴。若有一日欲展所学,莫负这十年窗下功。\"

陈清明突然想起,爹生前是县学教谕,因不肯替县太爷作伪证被革职,后来靠给人抄书为生。他装哑这些年,每夜都在油灯下抄书,一来赚些银钱,二来...是想把爹留下的书都抄一遍,刻在心里。

娘走的那晚,陈清明把她葬在村后的山坡上。他跪在新堆的土堆前,把《春秋》贴在胸口,喉咙里像塞了团烧红的炭。山风卷着松涛声灌进耳朵,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娘背着他去看社戏,路过这片山坡时说:\"等你长大有出息了,就在这儿立块碑,刻上'陈门谢氏之墓'。\"

第二日,陈清明在坟前搭了间茅棚。他在棚子四壁贴满抄好的经史子集,案头摆着娘留下的铜烛台。守孝的三年里,他每日寅时起身,先扫净坟头的落叶,再读两个时辰书;晌午替村人抄书赚米,夜里就着月光抄《史记》。有人见他总不说话,便说:\"陈家那小子,他娘没了,伤心傻了。\"他只是笑,用炭笔在墙上写:\"哑者无声,心有千言。\"

直到成化十二年,朝廷开科取士的消息传到吴江。陈清明翻出压在箱底的旧衫——那是他十五岁时做的,针脚细密,袖口还绣着并蒂莲,是娘的手艺。他对着铜镜理了理衣襟,镜中少年眉目如松竹,眼里有星子在跳。

赴京路上,他雇了辆马车。车过苏州城时,曾在街头遇着当年县学的同窗。那书生如今在府学当教谕,见了他便作揖:\"陈兄别来无恙?听闻令堂仙逝,节哀。\"陈清明拱了拱手,取出随身带的笔,在纸上写:\"托福。\"

书生盯着纸上的字,突然瞪大眼睛:\"这...这是颜体?\"

陈清明又写:\"略通一二。\"

书生倒吸口凉气:\"陈兄当年作《咏梅》,'